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Ⅰ.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72-与黄色的CrO42-有下列平衡关系:

Cr2O72-+H2O 2CrO42-+2H+,把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呈       色,因为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后,则溶液呈   色,因为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        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Ⅱ.实验室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1.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2.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

3.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1)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此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范围为       

(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下图  的操作,然后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甲                    乙                   丙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多选扣分)。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没有等溶解液降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E.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F.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正确答案

Ⅰ.每空1分(1)黄;中和H,使c(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橙红色;增加生成物c(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正反应(右)   变浅

Ⅱ.(1)①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8.2~10   (2)0.1130mol/L(不写单位扣1分)   (3)丙 (4)EF(2分)

试题分析:Ⅰ.(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中OH浓度增大,中和氢离子,降低氢离子的浓度。则根据Cr2O72-+H2O 2CrO42-+2H+可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溶液呈黄色。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后,增加生成物c(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溶液呈橙红色。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则Ba2结合CrO42生成BaCrO4黄色沉淀,降低CrO42-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离子的浓度降低,因此溶液颜色将变浅。

Ⅱ.(1)①由于碱能使酚酞显红色,而酸使酚酞不白色。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时,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所以此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范围为8.2~10.0。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是22.62ml-0.10ml=22.52ml、22.58ml-0.10ml=22.48ml、22.60ml-0.10ml=22.50ml,所以三次实验中平均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2.50ml。因此盐酸的浓度是=0.1130mol/L。

(3)由于碱式滴定管的下面是含有玻璃球的橡胶管,因此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的正确操作是选项丙。

(4)根据可知,由于C标、V待均为定植,所以C测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即V标:偏大或偏小,则C测偏大或偏小,据此可以判断。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小,因此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则盐酸被稀释,浓度降低。因此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不改变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影响结果;D、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没有等溶解液降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则实际所配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高。因此中和盐酸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E、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浓度偏低,所以中和盐酸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F、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实际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所以答案选EF。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H<0 。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3)=           

⑵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⑶ 第5分钟末,保持恒温恒压,若继续通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正确答案

(1)0.025mol/(L·min)(2分,漏写单位扣1分)

(2)BD(2分)

(3)不(2分)

试题分析:(1)由图判断反应第4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v(NH3)=0.1÷4=0.025mol/(L·min);(2)

A、不符合化学计量数关系,错误;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当不变时即达到平衡,正确;C、该容器体积不变,密度是一个恒量,错误;D、分子个数是一个变量,当不变时即达到平衡,正确。(3)改变条件后的平衡与原平衡好是等效平衡,故平衡不移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反应:FeO(s)+CO(g)= Fe(s)+CO2(g)的Kc=0.5(1273K)。若起始浓度c(CO)=0.05 mol/L,c(CO2)=0.01 mol·L1,请回答:

(1)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并计算反应物、生成物的平衡浓度。

(2)CO的转化率是多少?

(3)增加FeO的量,对平衡有无影响?

正确答案

(1)反应将向右进行,CO和CO2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04 mol·L1,0.02 mol·L1;(2)CO的转换率20%;(3)无影响

考查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c(CO)=0.05 mol/L,c(CO2)=0.01 mol·L1,则此时<0.5,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设平衡时消耗CO是x,则平衡时CO是0.05-x,CO2是0.01+x,则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解得x=0.01mol/L,所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平衡浓度分别是0.04 mol·L1,0.02 mol·L1

(2)根据(1)可知,CO的转化率是0.01÷0.05=0.2,即转化率是20%。

(3)FeO是固体,改变固体的质量,不会影响平衡状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 g ) + 2H2 ( g )  CH3OH ( g )    △H=-116kJ/mol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且提高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增大体系压强

(3)一定条件下,将1 mol CO与3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l/2,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填字母序号).

a.c ( H2 )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c ( H2 )/ c (CH3OH )减小

(4) 在密闭容器中充有1mol CO与2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的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       t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若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1 L,该温度下B点的平衡常数  K=            。 

正确答案

(1)[CH3OH] / [ CO][H2]2  (2)d   (3)cd  (4)①大于  ② 1 L2·mol-2

试题分析:结合方程式不难得知有利于增大反应的速率且提高转化率的方法为增大体系压强;(3)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会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d正确;(4)因为C点的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快;根据A点时CO的转化率,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K=1 L2·mol-2,而B点与A点同温度,所以K相同。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4分)下图是几种有机物的转换关系,请按要求填空:

已知: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对水果有催熟作用;75%的B可用于医用消毒;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

(1)A的分子式为           ,A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的现象是:                                          

(2)C的名称               ,F的结构简式为                    

(3)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请设计一种实验来验证D物质存在该官能团的方法是                                             

                                        

(4)请写出反应⑤的方程式:                                          

(5)请填写反应类型:A生成F                

(6)下列关于A和F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1) C2H4,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1分)

(2)乙醛, (1+2分)

(3)羧基(1分)    取少量的物质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该物质中存在—COOH(可以用Na2CO3溶液、Mg、新制Cu(OH)2等)(2分)

(4)CH2=CH2 + Br2 → CH2Br-CH2Br          (2分)

(5)加聚(2分)         (6)AC  (2分)

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对水果有催熟作用,因此A是乙烯。75%的B可用于医用消毒,则B是乙醇。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吸收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即G是CH2.BrCH2Br。乙烯也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即F是聚乙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即生成乙醇,乙醇中含有羟基,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醇也可以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直接被氧化生成乙酸,则D是乙酸,乙酸和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即E是乙酸乙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在实验室中做下列实验:把物质A、B按一定比例充入一个表面积为300,容积为2 L的球形容器,使压强为P,然后将整个容器用加热器加热到t℃时,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H=-180 kJ·

(1)若平均每分钟生成0.5 mol的C,则此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C)=____________;若容器表面向外散热速率平均为400 J··,为了维持恒温t℃,平均每分钟需用加热器提供________kJ的热量;

(2)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___。

A.10~15 min可能是加入了正催化剂

B.10~15 min可能是降低了温度

C.20 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 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正确答案

(10分)(1)0.25 mol·· (2)75 (3)AD

(1) v===0.25 mol··

(2)每分钟体系向外散热为:0.400 KJ··×300=120kJ

而反应本身放热为:180 kJ·×2/0.5=45kJ

故为了维持恒温t℃,平均每分钟需用加热器提供120-45=75kJ的热量

(3) 10~15 min时反应速率加快,加入正催化剂符合题意,但降低温度将使反应速率降低;20 min时只有B的量瞬间增大,故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而缩小了容器体积,B的量不会瞬间增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热反应,且m+n______p (填“>”、“=”或“<”) 。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__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正确答案

(1)放 > (2)增大 (3)增大 减小 (4)减小 (5)不变 (6)变深 变浅

试题分析:(1)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即m+n>p。

(2)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的质量分数增大。

(3)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B,反应物B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增大,B加入的多,而转化的少,则B的转化率反而减小。

(4)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增多,所以二者的比值将减小。

(5)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所以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体积增大,对于反应体系来说,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移动的量远小于体积增大的因素,则B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 A+YBzC达到平衡:

(1)若A、B、C均为气体,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均为气体,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若平衡发生移动,则一定向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

⑴K=cz(C)/[cx(A) cy(B)]       ⑵x+y>z     ⑶逆

试题分析:(1)某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比,注意纯液体与固体的浓度不写入表达式中;(2)减小压强,反应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进行,此时反应逆向进行,故x+y>z;(3)若平衡发生移动,则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已知C是气体,则A、B必有一种是非气体,增大压强,反应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进行,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点评:化学平衡是历年高考重中之重,考生一定要系统备考此知识点。难度较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2O3

(1)将0.050mol SO2(g)和0.030mol 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1。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序号,多选倒扣分)。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加入催化剂

E.移出氧气

(3)某温度下,上述反应中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判断: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K(B)(填“>”、“<”或“=”)。

正确答案

(1)1.6103     80%    

(2)B C

(3)=

试题分析: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又由于左边系数之和大于右边,所以增大压强也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加入催化剂不能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移出氧气降低了SO2平衡转化率。故答案为B C。

(3)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K(A)=K(B)

点评:该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是高考的考查重点,该题的信息量不大,也相对比较容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2 mol N2、8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已知:N2(g)+3H2(g) 2NH3(g) ΔH=-92.2 kJ· mol-1。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80%。

(1)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 (   )

A.小于92.2 kJ             B.等于92.2 kJ             C.大于92.2 kJ

(2)保持同一温度,在相同的容器中,若起始时加入2 mol NH3、1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                              (   )

A.等于0.25                B.大于0.25              C.小于0.25

(3)保持同一温度,在相同的容器中,起始通入一定物质的量N2、H2、NH3,欲使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一定等于0.25。且起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充入N2的物质的量a mo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T1℃时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T2℃(T2>T1)时n(NH3)的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12分)  (1)B   3分   (2)C     3分   (3)1

(4)        3分

(1)      N2(g)+3H2(g) 2NH3(g)

起始量(mol)     2       8          0

转化量(mol)     x      3x          2x

平衡量(mol)   2-x    8-3x       2x

所以有,解得x=1,所以生成氨气是2mol,则发出热量是92.2 kJ,答案选B。

(2)2 mol NH3、1 mol H2相当于是2mol、4mol氢气。由于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产生相当于在用来的基础上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氨气的分数小于0.25,答案选C。

(3)根据(1)可知,平衡时氮气是1mol,所以要使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一定等于0.25。且起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氮气的物质的量不需满足1

(4)温度高,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少。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图像为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