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
- 共20016题
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M、N两种物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⑴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若t2 =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M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
(3)t3 min末N的正反应速率与 t3min后N的正反应速率相比 (填 “大”“小”或“相等”)。
正确答案
(1)2NM (2)0.25mol/(L•min) (3)相等
试题分析:由图可以知道,达到平衡状态,N反应了6mol,生成了M为3mol,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2)若t2 =2min,M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4-2)/4/2=0.25mol/(L•min);(3)t3 min时,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所以正反反应速率都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本题不难。
(12分)(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 _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50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 。
③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正确答案
(12分)
(1) 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 ①K=; 减小。 ②
mol·(L·min)-1。
③Cu2O+CO2Cu+CO2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①由图像可知,升高温度,产物的量减小,即平衡左移,K值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v==
=
mol·(L·min)-1
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0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2SO3(l)2SO3(g) ΔH=" 20.0" kJ·mol-1
则NO2与SO2反应生成SO3(l)和一种无色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
若在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①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NO2
②该反应达平衡时,测得NO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比为 。
③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时,若加入Ar气,使得反应速率 (变大、变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SO2(g)+NO2(g)SO3(l)+NO(g) △H=-51.5 kJ·mol-1
①a,b ② 6:5 ③变小
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由反应①2SO2(g)+O2(g)2SO3(g) ΔH=-196.0kJ·mol-1、反应②2NO(g)+O2(g)
2NO2(g) ΔH="-113.0" kJ·mol-1和③2SO3(l)
2SO3(g) ΔH=" 20.0" kJ·mol-1可知,即①-②-③得2SO2(g)+2NO2(g)
2SO3(l)+2NO(g),所以其△H=-103 kJ·mol-1。
①因为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所以当压强不再变化时,可以说明已经达到平衡。颜色的深浅与其浓度大小有关,所以当颜色不再变化时,也可以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三氧化硫是液体,C不正确。消耗消耗1 mol SO3的同时必然生成1 molNO2 m,不能说明。
② SO2(g)+NO2(g)SO3(l)+NO(g)
起始量(mol) 2 1 0 0
转化量(mol) 0.5 0.5 0.5 0.5
平衡量(mol) 1.5 0.5 0.5 0.5
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比为.
③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时,若加入Ar气,则容器的体积必然增大,即物质的浓度会减小,反应速率则降低。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碳的排放,实施低碳经济是今后经济生活主流方向。
⑴下列措施不利于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
B.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
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
D.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
⑵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如将CO2和H2以1∶4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能源。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CO2+4H2 +2H2O。
⑶CO2合成生产燃料甲醇(CH3OH)是碳减排的新方向。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2 mol CO2和6 mol H2,发生:CO2(g)+3H2(g )CH3OH(g)+H2O(g)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反应限度标志的是 (填字母)。
A.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为3:1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D.CO2生成速率与CH3OH生成速率相等
现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左下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min)。
⑷CO在催化作用下也能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已知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与20 mol H2,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上图所示。
①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 t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VAL,则A、B两点时容器中,n(A)总︰n(B)总= 。
⑸以KOH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 2K2CO3+6H2O,通入甲醇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正确答案
⑴B ⑵CH4 ⑶AD 0.375 ⑷①大于 ②5:4 ⑸O2+2H2O+4e—=4OH—
试题分析:(1)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可以吸收CO2,减少CO2的排放,A正确;B、石油和煤等均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因此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是不正确的,B不正确;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有利于节能减排,C正确;D、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有利于节能减排,D正确,答案选B。
(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中另外一种生成物是甲烷,即CO2+4H2CH4+2H2O。
(3)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则A、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各物质的浓度之间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因此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为3:1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C不正确;D、CO2生成速率与CH3OH生成速率相等满足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且反应速率是相反的,因此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选AD;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1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生成甲醇的浓度是1.5mol/L。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的浓度是1.5mol/L×3=4.5mol/L,所以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4.5mol/L÷12min=0.375 mol/(L·min)。
(4)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要少,所以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大于tC;
②A点CO的转化率为0.5,则参加反应的CO为10mol×0.5=5mol,则:
CO(g)+2H2(g)CH3OH(g)气体物质的量减少
1 2
5mol 10mol
故A点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10mol+20mol-10mol=20mol
B点CO的转化率为0.7,则参加反应的CO为10mol×0.7=7mol,则:
CO(g)+2H2(g)CH3OH(g)气体物质的量减少
1 2
7mol 14mol
故B点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10mol+20mol-14mol=16mol
故A、B两点时容器内总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n(A):n(B)=20mol:16mol=5:4。
(5)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在该原电池中氧气在正极通入,电解质溶液显碱性,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10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
I、已知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
H++A2-。
⑴Na2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回答)。
⑵某温度下,若向0.1 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
A.c(H+)·c(OH-)=1×10―14 B.c(Na+)+c(K+)=c(HA-)+2c(A2-)
C.c(Na+)>c(K+) D.c(Na+)+c(K+)=0.05 mol/L
⑶已知常温下H2A的钙盐(CaA)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CaA(s)Ca2+(aq)+A2-(aq) △H>0。
①降低温度时,Ksp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②滴加少量浓盐酸,c(Ca2+) 。
II、⑷已知常温下Mg(OH)2在pH=12的NaOH溶液中Mg2+的浓度为1.8×10-7mol/L,则 Ksp[Mg(OH)2]= 。
正确答案
(10分,每空2分)⑴ A2- + H2O HA- + OH-
⑵ BC⑶ ①减小 ②增大 ⑷1.8×10-11
⑴Na2A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酸性,方程式为A2- + H2O HA- + OH-。
(2)A不正确,因为温度无法确定。溶液显中性,说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小于NaHA,因此选项C正确,D不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c(K+)=c(HA-)+2c(A2-)+c(OH-),又因为c(H+)=c(OH-),所以选项B正确。
(3)①溶解吸热,所以降低温度,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sp减小。
②加入乙酸,则会降低A2-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Ca2+)增大。
(4)溶液中OH-的浓度是0.01mol/L,根据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可知
Ksp[Mg(OH)2]==
。
(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 △H <0,生产流程如右图所示。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右图中条件选定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 ;
A.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有利于提高氨的转化率
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
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③若升高温度,达新平衡时,平衡常数将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④改变反应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图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当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
(2)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⑤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且显弱碱性的过程:
;
⑥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OH-) 10-7 mol·L-1(填写“>”、“<”或“=”);
⑦将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
正确答案
(1)NH3 ② BC③减小④c ;a(2)⑤NH3 + H2O NH3·H2O
NH4+ + OH-⑥ < ⑦ c(Cl-) > c(NH4+) > c(H+) > c(OH-)
本题考查工业合成氨。(1)②合成氨工业条件的选择,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氨的产率,升高温度主要是考虑催化剂的活性,A错误,B正确;压强不能无限大,要考虑设备的承受能力,C正确;③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④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氨气含量增大,c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氨气含量减小,a正确;(2)⑥氨水电离产生的OH-抑制水的电离;⑦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NH4+水解而显酸性,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为c(Cl-) > c(NH4+) > c(H+) > c(OH-)。
抽烟对人体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被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Hb表示)化合,发生如下反应:CO+Hb·O2O2 + Hb·CO,实验表明,Hb·CO的浓度即使只有Hb·O2的2℅,也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试回答:(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2)抽烟后,吸入肺部的空气中测得的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 /L和10-2mol /L。已知37℃时,平衡常数K=220,这时Hb·CO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Hb·O2浓度的0.02倍。
正确答案
⑴;⑵大于。
⑴由方程式可知,K=;⑵由题意知:220=
,则
=0.022,则[Hb·CO]=0.022 [Hb·
],即,[Hb·CO]>0.02 [Hb·
]。
水煤气是一种高效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碳制得:C (s)+H2O(g)CO (g)+H2 (g) ΔH="+131" kJ·mol-1
(1)T温度下,四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各容器中碳足量,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
① ,② 。
在T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2)另有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恒温恒压下,向其中加入1.0 mol碳和1.0 mol水蒸气 (H2O),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1.25 倍。平衡时水蒸气的转化率为 ;向该容器中补充a mol 碳,水蒸气的转化率将 (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一定条件下用水煤气能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 ΔH>0,给合成甲醇反应体系中通入少量CO则平衡 移动,减小压强则平衡 移动,降低温度则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正确答案
(1)①v正
(2)25% 不变 (3)向右 向左 向左
(1)根据Ⅰ可知,K==1.00,Ⅱ中Q=
=
>K,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在Ⅳ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设c(H2)="a" mol·L-1,则
=1.00,解得a=0.40。
(2) C(s)+H2O(g)CO(g)+H2(g)
起始量(mol) 1.0
转化量(mol) x x x
平衡量(mol) 1.0-x x x
所以有1.0-x+x+x=1.25×1.0
解得x=0.25
所以转化率是×100%=25%
碳是固体,所以增加碳的质量,平衡不移动,水蒸气的转化率不变。
(3)增加CO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为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吸热的可逆反应,所以降低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0分)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CO2(g)+H2(g) ΔH<0
(1)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mol/(L·min).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2)t1℃(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 min~4 min 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c1________0.08 mol/L(填“>”“<”或“=”).
②反应在4 min~5 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 min~6 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正确答案
(1)0.03 (2)①平衡 > ②d a
(1)v(CO)==0.03 mol/(L·min).
(2)①0 min~2 min, c(CO)减小 0.062 mol/L,即平均速率为0.031 mol/(L·min),由于反应速率一般随反应的进行而减慢,所以2 min~3 min, c(CO)的减小值小于0.31 mol/L,因此c1>(0.138-0.031) mol/L>0.08 mol/L;
②由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所以4 min~5 min的条件变化不是b,由于c(CO2)减小,应是增加了H2浓度;第5 min~6 min, c(CO)减小,c(H2O)增大,c(CO2)增大,应是增加了水蒸气.
(6分)如图所示,向A中充入 1mol X和1mol Y,向B中充入 2mol X和2mol Y,
起始时VA=VB="aL" 。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各自发生下列反应:X + Y 2Z + W;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四物质均为气体)。达到平衡时。VA="1.2a" L,试回答: (A在的活塞可移动)
_ A B
(1)A中的X的转化率 αA=__________;
(2)A、B中X的转化率αA ______αB (填“>、=、<”)
(3)打开K,一段时间后又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为_______ L(连通管中的气体体积不计)
正确答案
(1)40%(2分)(2)>(2分)(3)2.6aL(2分)
(1)根据上图装置知A容器保持温度和压强一定,所以A容器的容积与A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设A容器中消耗的X的物质的量为m,则有n(始):n(平)=V(始):V(平),即2:(2+m)=a:1.2a,所以m=0.4mol,故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40%.
(2)对B容器来讲,开始时保持温度和体积一定,起始时B容器中各组分的浓度大于A容器中对应组分的浓度,根据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开始时B容器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大;欲比较A、B两容器中X的转化率的大小,可做如下假设:
_ A B
假设过程中A与B为等效平衡,所以X的转化率相等,A扩大容积后,根据上述反应知A中X的转化率增大至40%,B中X的转化率减小,所以题设条件下B中X的转化率小于A中X的转化率。
(3)当活塞K打开后,A、B所组成的容器和原A容器均保持温度和压强一定,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所以两者为等效平衡,反应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40%,所以此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A、B容器的总体积为3.6aL,故A容器的容积为2.6aL。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