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②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⑤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A①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

D②③⑤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乙酸乙酯易溶于乙醇,会引入新的杂质,则应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故①错误;

②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后与苯分层,然后分液可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故②正确;

③SO2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故③正确;

④碘易升华,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应利用萃取法,故④错误;

⑤酒精与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⑥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除去CO2中的HCl

B

干燥Cl2

C

稀释浓硫酸

D

制备少量O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CO2和HCl都与饱和碳酸钠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氯气不与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故B正确;

C.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且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不易控制,不能简易气体发生器,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洗涤沉淀时(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1装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1装置;一氧化氮可以和氧气反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和与酸性高锰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除去二氧化硫,用浓硫酸干燥可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洗涤沉淀时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然后等待液体从漏斗底部流走,重复步骤两到三次,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误;

D.乙醇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乙醇做碘水分离的萃取剂,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5秋•南京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制取Cl2

B可完成“喷泉”实验

C制取干燥的NH3

D分离石油,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馏分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溢出,应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

B.产生极大压强差的气体能发生喷泉实验,氯气极易和NaOH反应生成盐而产生极大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实验,故B错误;

C.应打开塞子,使内外空气相通,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故C错误;

D.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装置或操作不合理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1装置:存放NaOH溶液

B图2装置:分离乙酸乙酯和水

C图3装置: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D图4装置:配制 100 mL 1 mol/L NaCl溶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易导致玻璃塞打不开,应用橡皮塞,故A正确;

B.乙酸乙酯和水不溶,可用分液分离,故B正确;

C.银镜反应应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故C错误;

D.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100mL容量瓶可配制 100 mL 1 mol/L NaCl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