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无色溶液加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能为AgCl,沉淀还可能为硫酸银,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l-,故A错误;

B.氯水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加四氯化碳萃取后在下层,则下层溶液显紫色,故B正确;

C.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原溶液中有Na+、可能有K+,故C错误;

D.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或SO32-,或HCO3-、HSO3-,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因浓硝酸易挥发,且具有强氧化性,则不能说明NO2为酸性气体,故A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盐酸酸化能排除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的干扰,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可能是BaSO4,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故B正确;

C.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发生了萃取,不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

D.在稀AgNO3溶液中先加入少量0.1mol/L NaCl溶液,再加入少量0.1mol/L NaI溶液,发生沉淀的转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则说明Ksp(AgCl)>Ksp(AgI),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将饱和食盐水完全蒸干制NaCl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需要加热,故A错误;

B.除杂时导管长进短出,图中导管进气方向不合理,故B错误;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则利用图中过滤装置可分离,故C正确;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将食盐水蒸干会造成氯化钠固体飞溅,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A错误;

B.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故B错误;

C.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故C正确;

D.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浓溴水与苯在Fe粉催化下制溴苯

B欲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应向其中先加入足量的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待出现银镜后,再加入适量的溴水,若溴水褪色,即可验证

C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向试管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为: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D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后,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沉淀,即可证明CH3CH2Br中含有溴元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苯与溴水不反应,应为在溴化铁的催化下苯与液溴反应制取溴苯,故A错误;

B.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加热,先氧化-CHO,再加入足量的溴水,溴水褪色检验碳碳双键,故B错误;

C.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缓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乙酸,故C正确;

D.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可检验溴离子,说明水解,故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