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武汉校级期末)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因萃取剂与水互溶会造成液体静置不分层,与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无关,故A错误;

B.因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即不与外界连通会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故B正确;

C.温度计位置错误,温度过低,或装置漏气,或冷凝水方向反了可能得不到液体,故C正确;

D.如果FeCl2溶液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FeCl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所以用KSCN溶液,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学生甲和学生乙完成了下列实验,其中实验现象完全相同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均发生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的反应,均观察到气泡生成,故A正确;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通入Cl2先不变色后变红,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现象不同,故B错误;

C.向三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入三氯化铝溶液,开始没有沉淀后生成沉淀,现象不同,故C错误;

D.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不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3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四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甲同学为测定0.01mol•L-1盐酸的pH值:用湿的玻璃棒蘸取盐酸,点在pH试纸上

B乙同学要检验(NH42Fe(SO42•12H2O晶体中的NH4+: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再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C丙同学为检验Fe3O4中+2价铁元素:先用稀盐酸溶解Fe3O4,再滴加KMnO4溶液

D丁同学要验证FeCl3与KI反应的限度:可将少量的FeCl3溶液与过量的KI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用CCl4萃取,静置,再滴加KSCN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用湿的玻璃棒蘸取盐酸稀释了盐酸,pH变大,故A错误;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检验氨气,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NH4+,不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故B错误;

C.盐酸和+2价铁都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C错误;

D.KSCN溶液遇三价铁离子变红色,若变红色,说明未完全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向里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静止,水柱高度不变,可知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实验不能说明生成NaOH,可说明生成氧气并放热,故B错误;

C.碳酸氢钠易分解,图中装置不能对比,且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C错误;

D.U形管右端的液面高,则瓶内气体增多,则发生析氢腐蚀,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制环形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所测中和热的数值

B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没有再加水,所得溶液的浓度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浓度

D用天平称量20.5g某物质,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所得药品的质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制环形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会导致测量的混合液最高温度偏低,测定反应热数值偏小,故A错误;

B.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没有再加水,操作正确,浓度不变,故B错误;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筒小刻度在下方,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C正确;

D.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20 g-0.5 g=19.5 g,故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