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引起结果偏低的是

①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②用量筒量取5.0mL溶液时,俯视读数

③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仰视读数(  )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①错误;

②用量筒量取5.0mL溶液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故②正确;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③正确;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仰视读数,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④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如图所示装置,蒸干AlCl3饱和溶液制备AlCl3晶体

B

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C

如图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I2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D

如图所示装置,可以证明氧化性:Cl2>Br2>I2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蒸干AlCl3饱和溶液,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蒸干得到氢氧化铝,故A错误;

B.NO2与水反应,不能利用图中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且有机层在下层,图中萃取、分液操作合理,故C正确;

D.氯气可氧化溴离子、碘离子,不能比较Br2>I2,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硬脂酸钠溶液中的甘油方法是:往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分液

B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证明生成的气体全部是乙烯

C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下口倒出,重复2~3次

D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溶液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向硬脂酸钠和甘油的混合物中加入食盐,能引起硬质酸钠的盐析,从而可以讲硬质酸钠分离出,故A错误;

B.乙醇与浓H2SO4混合加热,可发生副反应生成SO2等物质,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润洗后,从滴定管的下口放出,不能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

D.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I-将Fe3+完全还原为Fe2+;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上层是FeCl2和过量KI的混合溶液,下层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故取上层溶液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故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兴宁市校级月考)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B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C用托盘天平称量8.7g食盐

D将40 g NaOH溶解于1 L 水中配得1 mol•L-1的溶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广泛pH试纸的测定的pH为正整数,无法测得某溶液pH为3.5,故A错误;

B.量筒的精确度只能达到0.1mL,不能读到12.36ml,故B错误;

C.托盘天平精确到0.1g,可称量8.7g食盐,故C正确;

D.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为1mol•L-1,不是溶剂的体积为1L,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下列四个装置的说明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装置①:实验室中若需制备较多量的乙炔可用此装置

B装置②:实验室中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硝基苯,但产物中可能会混有苯磺酸

C装置③:实验室中可用此装置来分离含碘的四氯化碳液体,最终在锥型瓶中可获得碘

D装置④:实验室中可用此装置来制备乙酸乙酯并在烧瓶中获得产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电石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钙微溶,易堵塞导管,则不能利用图中装置制取乙炔,故A错误;

B.制备硝基苯,水浴加热,温度计测定水温,该反应可发生副反应生成苯磺酸,图中制备装置合理,故B正确;

C.分离含碘的四氯化碳液体,四氯化碳沸点低,先蒸馏出来,所以装置可分离,最终在锥型瓶中可获得四氯化碳,故C错误;

D.制备乙酸乙酯不需要测定温度,不能在烧瓶中获得产物,应在制备装置后连接收集产物的装置(试管中加饱和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B.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