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 共1481题
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完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为Al和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则不要盛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食物,二者有因果关系,故A错误;
B.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无因果关系,故C正确;
D.铁和铝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加到水中,而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故A错误;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镁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B正确;
C.过滤操作应利用玻璃棒引流,将浊液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故C错误;
D.灼烧固体应用坩埚,不能用蒸发皿,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检验有机物中的溴元素时,先将溴元素转化为溴离子,再用硝酸酸化溶液,最后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溴离子,如果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就说明含有溴元素,否则没有溴元素,故A正确;
B.加入稀硫酸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而干扰实验,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说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I-+Br2=2Br-+I2,溴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溴的氧化性大于碘,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溶解度大的物质能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说明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应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
B.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来除杂,故B错误;
C.碘单质遇淀粉试液变蓝色,碘酸钾中不含碘单质,所以与淀粉实验不反应变色,故C错误;
D.温度不同,导致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的平衡改变而向吸热或者方向移动,能达到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过量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故A错误;
B.Cu和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所以没有黑色沉淀生成,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故B错误;
C.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形成氧化膜,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住了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C错误;
D.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可证明,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