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 共1171题
(10分)读1982年和2012年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城市初期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和30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5分)
(2)说出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2分)
(3)从该城市钢铁厂和化工厂中任选一处,从环境因素考虑,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分析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0分)
(1) 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2分)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3分)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减少城区环境污染(2分)
(3)钢铁厂:布局合理(1分) 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环境影响较小。(2分)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1分) 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城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城位置上地处平原,临近河流,因此该城初期形成时得益于该地平坦的地形及充足的水源。对比“1982年和2012年城市布局图”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第(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国道原来过市区,会导致交通拥堵及城区大气污染加剧和噪声污染。改道后的国道,缓解了城区的交通拥堵;减少了城区的环境污染。
第(3) 题,对比图中城市钢铁厂和化工厂,可知:钢铁厂布局合理,原因是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环境影响较小。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城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从图中找差异,从图中寻答案。另外本题也考察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按城市功能划分,A、B、C三地中属于商业区的是 (填字母)。
(2)该城市在城郊建设了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从城郊的角度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 。该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出现了 城市化现象。
(3)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在此资源基础上该地发展了钢铁工业,请从保护环境角度判断其布局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
(4)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比重不断上升。
(5)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_______、速度_______、城市化水平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城郊交通条件改善;环境质量较好;地价较低(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郊区城市化
(3)合理 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处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远离主城区
(4)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5) 晚(迟) 快 低
试题分析:
第(1)题,商业区布局在城市的市中心位置。
第(2)题,建立卫星城的原因:城郊交通条件改善;环境质量好;地价水平较低。大量人口和产业迁往郊区这种现象属于郊区城市化。
第(3)题,钢铁工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处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且远离主城区,布局是合理的。本题中钢铁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环境因素。
第(4)题,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第(5)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区、郊区城市化、工业布局、城市化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等知识。
(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青岛开幕的“胶莱人工海河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从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到渤海的莱州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运河。预计投资约1000亿元,通航后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沟通渤海和黄海,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
材料二 胶莱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李克强副总理在“十八大”中提到,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要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来思考。下图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1)试从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对胶莱人工运河修建的利弊进行评价。(12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兴起有哪些共同的因素?(8分)
(3)一跨国电子集团将企业从青岛转移至郑州,试分析郑州吸引该企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及该企业转移后对青岛发展的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利:(6分)a缩短山东半岛南部沿岸船只出入渤海航程,降低运费;b使运河沿线城市从内陆区变成滨海区,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及沿河城市的经济发展;c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加快渤海的净化速度,缓解渤海的污染问题,改善生态。
弊:(6分)a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b使污染范围扩大,影响黄海生态环境;c山东半岛由半岛变岛屿,受到海水影响更为显著,且该地区蒸降比大,易造成地下水上升,土地更大范围盐碱化;d冬季运河结冰,航运价值低(任答3点)
(2)地形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有利于城市的发展。(8分,任答4点)
(3)郑州: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为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优惠的政策。(6分)
青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2分)
试题分析:
(1)从经济角度分析,利主要表现:缩短山东半岛南部沿岸船只出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航程,降低运费;运河沿线城市从内陆区变成滨海区,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及沿河城市的经济发展。弊主要表现: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
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利主要表现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加快渤海的净化速度,缓解渤海的污染问题,改善生态。弊主要表现:使污染范围扩大,影响黄海生态环境;山东半岛由半岛变岛屿,受到海水影响更为显著,且该地区蒸降比大,易造成地下水上升,土地更大范围盐碱化。
(2)联系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地形分析,两地都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从气候分析,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们的生产生活;从水源分析,水资源较充足,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从交通条件分析,两地铁路和公路线路较多,交通便利;从劳动力条件分析,两地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从政策分析,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利于城市发展。
(3)对比两城市对该企业的影响因素,从中分析郑州的优势条件,郑州比青岛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郑州为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有优惠政策的支持,利于企业发展。而青岛产业的转出,使更多的生产要素转移到新产业发展上,利于青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用地布局图”,该城市常年以东南、东北风为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图中重化工业区布局的利: ,弊: 。(4分)
(2)图中高新技术产业在高科技园区集聚的目的是( )(单选题,2分)
①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靠近原料产地
③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④加强相互竞争
⑤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3)图中综合物流区布局的优势条件是: 、 。(4分)
正确答案
(1)利: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绿地有利于净化空气等。
弊:位于风频较高的东南风、东风和东北风的(或盛行风的)上风向,易造成城区大气污染。
(2)D
(3)交通便捷;物资周转量大;土地价格较低。
(1)本题分析工业的布局合理性。重工业一般有水污染,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有大气污染,布局盛行风的下风向。
(2)本题考查工业集聚的优势。
(3)综合物流区布局的优势条件从交通,成本,物资周转量方面分析。
(10分)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北京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近代以来,轨道交通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图1、图2是不同时期北京地铁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图说出北京地铁线路的变化。(4分)
(2)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述北京地铁建设的积极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线路数量增多;网络化程度提高;向郊区延伸。(答出2点即可,4分)
(2)方便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减少大气污染,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合理布局城市路网,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加强城郊联系,有利于市民在郊区购房,改善居住条件,缓解城市住宅问题。(6分)
试题分析:
(1)比较2011年之前线路图和2012线路图,可以明显看出变化,2012年地铁线路数量增多,网络密度增大,网络化程度提高,并且地铁线路向郊区延伸。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交通拥堵问题越严重,地面空间有限,各种城市功能竞争激烈,发展地铁线路,可以避免与其它功能的竞争,也方便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地铁线路出行,还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合理布局城市路网,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地面竞争少了,人流转移到地下,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地铁线路延伸到郊区,加强城郊联系,有利于市民在郊区购房,既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也缓解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