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推测甲城早期至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说明原因。

                                                                            

                                                                  (4分)。 

(2)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丙城是以装卸、仓储和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4分)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________线,简述你的理由:                                                                       

                                                                  (4分)。

(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__              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4分)。

正确答案

(1)城市面积扩大;由沿河分布向沿铁路线分布发展。

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水位较浅,大型船只易搁浅  水位深;有铁路交通线可深入内陆。

(3)B 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成本低。

(4)工业 在城市外围;沿铁路线分布。

本题考查区域城市的综合发展。

(1)图示甲城市位于河流干流沿岸,早期以河运为主,城市应沿河发展。后期,随着铁路的兴建,城市沿铁路拓展。

(2)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

(3)A线经过山脊沿线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

(4)从甲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①位于铁路沿线应为工业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数据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距;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

(1)根据材料一1978年和2010年乐清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2)通过对材料二和乐清市产业结构变化图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3)此题关键是对“就地式城市化”特点的理解。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距,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据我国统计部门调查,1997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在县城和县城以上城市就业半年以上的人数达3400万人,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分布、就业领域及文化水平如下表。(8分)

表1    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

人数(万人)

比例(%)

小学及以下

750

22

2180

64

高中以上

470

14

表2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

人数(万人)

比例(%)

东部地区

1940

57

西部地区

620

18

 

表3   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领域

就业领域

人数(万人)

占总数(%)

工业、交通、运输业

1150

34

服务业(包括垃圾清运等)

500

15

商业服务业

350

10

其他

1400

41

(1)进城农民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

其形成原因是:

(2)进城农民从事的工作从劳动力和技术因素上看是         密集型的工作,其原因

是:

正确答案

(1)东部地区的城市多,西部地区的城市少(2分);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的劳动力多;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城市劳动力需求少于东部地区(2分)

(2)劳动(2分)

大多数进城农民文化素质低,只能从事对体力要求要高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        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        _____、______  __等。

(3)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

(5)析图可知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正确答案

(1)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大量占用耕地良田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3)蔬菜  花卉  乳肉

(4)新修建的公路、铁路使交通日益便利,客货流量不断增多

本题考查城市化。

(1)图示反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反映城市化,特征:城市用地、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

(2)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主要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总面积减少;二是城市的发展,使郊区农业的市场扩大,则城郊农业生产规模扩大,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缩小。

(3)主要从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

(4)城市发展,图示交通线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6分)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          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开始           ,这被称为                  现象。

(4)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B.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5%以上

C.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正确答案

(1)B   

(2)晚 低     

(3)下降 逆城市化   

(4) B

本题考查城市化。根据两类国家城市化的特征: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部分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存在城市发展不合理现象;故判断A表示发展中国家,B表示发达国家。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