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2年3月14日,北京市召开本年度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今年北京市将出重拳治理积水点,以避免今年汛期再发生类似去年的城市内涝状况,给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城市水环境。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当前各大城市防治内涝应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降水强度太大;现有的排涝设施落后;城市不透水层面积扩大;管理不善,城市垃圾堵塞排涝渠道等。(答对三点即可)

2、措施: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加强暴雨的预报预警。(答对两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二 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6分)

(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________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________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8分)

(3)简要说明水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的主要作用。(8分)

(4)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2)丁 乙 建垃圾填埋场的理由: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建垃圾发电厂的理由:乙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与市区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大气。

(3)发展旅游;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内涝。

(4)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灾害频发;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

(1)根据图例可知,图中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于河流上游,其主要因素是水质。

(2)垃圾填埋场应注意避免对城市产生水质和土壤污染;垃圾发电厂应注意避免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

(3)水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可结合湿地的功能回答。第(4)题,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会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影响河流水质,并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般来说,城市等级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中,上海等级最高,数目最少,服务的范围最广。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三: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OYani tsky)认为,生态城 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建立,试分析其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2)分析材料二图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冈”。(8分)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6分)

正确答案

(1)浦东新区建立世博会大部分场馆的优势区位条件: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场馆建设。

(2)由材料二可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改造为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l 司题。

   材料一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1998 年年底总人口达到l 306 万。为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上海市努力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制订了城市规划;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改善。

   材料二    移植中的大树是指乔木、亚乔木,胸径l0 厘米以上的树木。大树移植的树木按其来源可分为人工培育大树移植木和天然生长大树移植木两类。人工培育的移植木是经过各种技术措施培育的树木,移植后的树木能够适应各种生态环境,成活率较高。天然生长的移植木大部分生长在森林生态环境中,移植后不适应小气候生态环境,成活率较低。

(1)城市化过程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地价房价高等一系列问题,借鉴上海市的经验,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大树移植可使城市迅速绿化,但该绿化方式是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试分析山区森林被破坏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制订城市规划;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如郊区封山育林、治理内河等。    

(2)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城市用水的水质受到影响;河流水位变化更大,下游洪涝灾害加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