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 共779题
某产品的生产分两道工序,有关资料如下:
(1)某产品2012年7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为30000元,直接人工为4200元,制造费用为2800元。
(2)某产品2012年7月份发生直接材料费用为22000元,直接人工为30000元,制造费用为20000元。
(3)该产品7月份完工350件。
(4)各工序在产品的数量和完工率如下: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为100件,完工程度为40%。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为200件,完工程度为90%。
(5)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计算该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费用,其中。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要求:
分配直接制造费用并列出算式。
正确答案
分配直接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2800+20000)/(350+220)=40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350×40=140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20×40=88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依照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如果衣服和食品的相对价格(衣,食)因贸易而增加,则这个国家出口的产品是______。
A.衣服
B.食品
C.衣服和食品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可以作如下表述: 在一个使用两种要素的模型中,如果某种原因致使某种要素密集使用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必将导致该种要素的价格趋于上升,而另一种要素的价格趋于下降。因此.在实际的收入分配中,前一种要素的所有者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后一种要素的所有者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由此推而广之,在“2×2×2贸易模型”中,只要导致某种要素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的因素(如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仍在发挥作用,该种要素密集型商品就将继续扩大其生产规模,另一种要素密集型商品的生产规模将持续萎缩。只要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质不发生改变,必然会交替出现前一种要素供不应求和后一种要素供过于求的局面,因而势必导致前者的价格上升,后者的价格下降.进而改变要素价格比率。 在不考虑运输费用和其他成本因素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直接构成商品的价格。在实际的收入分配中,受到保护的产业部门的生产者以及价格趋于上升的那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当然就处在相对有利的地位,而未受保护的生产部门的生产者以及价格趋于下降的那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处在了相对不利的地位。这就是“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命题”的一般结论。
考生以操作员的身份根据所给经济业务编制录入会计凭证。
企业某年12月份经济业务(存货成本计算采取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1) 2日,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00000元,
借:银行存款 300000
贷:短期借款 300000
(2) 6日,领用甲材料190吨,其中生产A产品耗用76吨,生产B产品耗用57吨,车间一般耗用28.5吨,厂部一般耗用9.5吨,销售过程耗用19吨,期初库存甲材料的单位成本为1303.84元/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99091.84
生产成本――B产品 74318.88
制造费用 37159.44
销售费用 24772.96
管理费用 12386.48
贷:原材料――甲材料 247729.6
(3) 6日,领用乙材料190吨,其中生产A产品耗用20吨,生产B产品耗用35吨,车间一般耗用23吨,期初库存甲材料的单位成本为1792.78己/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5855.6
生产成本――B产品 62747.3
制造费用 41233.94
贷:原材料――甲材料 139836.84
(4) 7日,收到E公司之前所欠的货款15000元。
借:银行存款 15000
贷:应收账款――E公司 15000
(5) 13日,本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中车间计提8000,管理部门2000,
借:制造费用 8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6) 14日,向丙厂购买甲乙两种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甲材料10吨,单价1430元,计14300元,增值税为2431元,乙材料20吨,单价1960元,计39200元,增值税为6664元,货款暂欠。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14300
材料采购――乙材料 39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095
贷:应付账款――丙单位 62595
(7) 14日,以上购买甲乙两种材料,以现金支付装卸搬运费2140元,按买价比例分配。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572
材料采购――乙材料 1568
贷:现金 2140
(8) 15日,前所购甲乙两种材料,按其实际成本入库。
借:原材料――甲材料 14872
原材料――乙材料 40768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14872
材料采购――乙材料 40768
(9) 19日,分配结转本月职工工资60000元,其中生产A产品工人工资27000元,生产B产品工人工资17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7000元,行政管理部门9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7000
生产成本――B产品 17000
制造费用 7000
管理费用 9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000
(10) 19日,制造费用按照机器生产工时进行分配,其中A产品耗用800个小时,B产品耗用550小时。
借:生产成本――A产品 55344
生产成本――B产品 38049.38
贷:制造费用 93393.38
(11) 20日,向红星商场销售A产品700件,单位售价1000,计700000元;B产品500件,单价1500元,计750000元,专用发票列明增值税为246500元,账款全部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696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700000
主营业务收入――B产品 7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46500
(12) 31日,结转成本,本月新生产A产品600件,B产品300件,产品成本采用全月一次平均加权方法计算。
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557746.7
贷:库存商品――A产品 557746.7
借:主营业务成本――B产品 598489.8
贷:库存商品――B产品 598489.8
(13) 31日,接到银行通知,本季度实际付款利息6000元被扣除。
借:财务费用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14) 将本月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700000
主营业务收入――B产品 750000
贷:本年利润 1450000
(15) 将主营业务成本等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1210395.94
贷: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557746.7
主营业务成本――B产品 598489.8
管理费用 23386.48
销售费用 24772.96
财务费用 6000
(16) 31日,按本月利润25%计算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59901.02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9901.02
(17) 将所得税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59901.02
贷:所得税费用 59901.02
(18) 按税收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17970.31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 17970.31
正确答案
填制凭证
打开“总账”→“凭证”→“填制凭证”,打开空白凭证。单击“增加”。
输入基本信息根据分录输入:
比如业务1输入摘要“短期贷款”,输入科目代码“1002银行存款”,借方金额“300000”,回车;摘要自动带到下一行,输入科目代码名称“2001短期借款”,借方金额“300000”。单击“保存”按钮,弹出“凭证已成功保存!”信息提示框,单击单击“保存”按钮。
参照业务1继续增加凭证,完成业务2、业务3、业务4……,最后单击“保存”按钮。
解析
暂无解析
何谓成本计算简述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正确答案
成本计算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所生产产品的品种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是: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按成本项目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
(3)计算产品生产成本。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4月份耗电42000度,每度电的单价0.60元,共计动力费25200元,电费未付。据电表记录,该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0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0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电7000度。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和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24000小时。
要求:
(1)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外购动力费用。
(2)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基本生产车间产品应负担的电费
=30000×0.6=18000(元)
其中:甲、乙产品应负担的电费分配率
=18000÷(36000+24000)=0.3(元/小时)
甲产品应负担的电费=36000×0.3=108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电费=24000×0.3=7200(元)
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电费=5000×0.6=3000(元)
管理费用应负担的电费=7000×0.6=4200(元)
(2)编制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0800
――乙产品 72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000
管理费用 4200
贷:应付账款――××供电公司 25200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