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澳大利亚略图。

材料二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人口2 250万人(2011年6月)。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1亿人(2011年)。

(1)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指出澳大利亚、印度两国间近年来人口迁移方向,并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1)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沿海多港口且铁路线较密集,海陆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基础较好。

(2)由印度向澳大利亚迁移。印度经济欠发达,人口众多,就业困难,社会福利保障差等(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高等)。

(1)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东南部位于亚热带、温带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适合人类居住;从图中可看出东南部铁路线密集,沿海多港口,海陆交通便利;并且东南部有大面积的混合农业区,农业基础较好;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东南部沿海地区是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历史比较悠久。因此,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社会福利好;印度属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所以两国之间的人口迁移方向是由印度迁往澳大利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人口流动超过1.2亿,读下图回答问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人口流入地区收入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

    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新华社2011年1月14日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8.5亿。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说明其主要流向及原因。(4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流向: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4分)

(2)广东 上海 北京  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5分)

(3)有利:缓解了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増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不利:人才流失(6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二者在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第(2)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的省市。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和矿产资源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关。

第(3)题,大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户口限制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明确我国人口迁移的动因与效应即可作答。

【知识拓展】中国国内人口迁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对迁出地来说,人口迁出只有好处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人口迁出也可能导致迁出地的人才外流,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两幅图,为甲、乙两个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及为A、B两城市人口就业构成,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图11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是        ,甲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乙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2)图11中城市甲向城市乙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3)图12中A、B两地分别对应图11中甲、乙两城,判断A地对应         ,B地对应        。根据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说明判断理由

                                                                                 

                                                                                

                                                                                 

正确答案

(1)甲(1分);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2分)乙城出现人口负增长,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2分)

(2)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相对落后,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而乙城人口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现象,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需要引进人口;(2分) 

(3)乙城(1分);甲城(1分); A地就业集中于第三产业;呈现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乙地从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来看,属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因此,A地对应乙城。B地就业集中于第一、二产业,这一就业形势一般属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甲城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来看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因此,B地对应甲城。(4分)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年初人口总数;故乙处出现人口负增长;甲处人口增长快,从而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乙城市人口负增长,故可能加重老龄化问题。(2)结合上题分析,反映乙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甲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三轴坐标的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故A城市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高,应符合乙城市;而B城市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人口比重高,应符合甲城市。

点评:该题以读图为基础,考查学生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基本内容,难度一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             

                             。 (3分)

(2)若A、B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行政区,C是另外一个国家,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2分)

(3)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            因素。(2分)

(4)但影响图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2分)

正确答案

(1)B1—A1;A2—C2;C1—B2

(2)A2—C2;C1—B2

(3)经济

(4)气候

试题分析:

(1)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符合的是B1—A1;A2—C2;C1—B2。

(2)A、B是同一个国家,C是另外一个国家,国际人口迁移是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符合的是A2—C2;C1—B2。

(3)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

(4)美国老龄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因为东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南部纬度低,气候相对温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美国老龄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和“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中部迁往东部;从乡村迁往城市(从内陆迁往沿海和工矿区) 

(2)国家户籍管理政策的放松;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就业机会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  (写简称)。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4分)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    (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湘、赣    (2)①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改革。(3)变小  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试题分析:(1)从轮廓上能看出图中九省区分别是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其中只有湖南、江西属于中部经济地带;(2)从人口流动上看,流入地主要是珠三角,以及少量的流向云南和福建,内在原因主要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地区高,而同时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当然还有政策的外部原因。(3)云、 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通过与人口承载量较少的省合作,进行合理的人口流动可以降低其人口承载,从而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故使其人口承载量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我国的省区分布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并能结合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原因;并能结合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对于该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 “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着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北京学生李明在做课题《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先后迁移了几个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工作并定居;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移居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定居美国。分析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爷爷的迁移属于(多选)

[     ]

A.自发迁移

B.政治因素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2)影响爸爸迁移的因素是_________,类似于李明爸爸的迁移,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流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发达国家,这种迁移给迁入国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D

(2)经济因素迁移;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3)为其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缓解了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一知识点 : 人口的合理容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