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空间变化
- 共1191题
(12分)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北部,自秦汉以来,历代凿渠引水,发展灌溉农业,素有“塞上江南”、“西部粮仓”的美誉。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文资料,分析古代“塞上江南”的成因。(5分)
(2)与银川市相比,概述青铜峡市服务功能的特点。(2分)
宁夏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气温较低,水源缺乏。人口呈现由南向北、从农村到城镇的迁移趋势。
(3)说出影响宁夏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分)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宁夏人均资源数量相对较低。
(4)指出宁夏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原因,并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3分)
正确答案
(1)银川平原地形平坦;黄河流经:利于开挖水渠引黄灌溉;河流冲积使地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2)服务范围小;服务功能弱
(3)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因素。
(4)资源总量少;
区别:环境承载力是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1)银川平原地形平坦;黄河流经:利于开挖水渠引黄灌溉;河流冲积使地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2)服务范围小;服务功能弱
(3)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因素。
(4)资源总量少;
区别:环境承载力是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 ) (多选)
A.B1→A1 B.A2→C2 C.B1→B2 D.C1→B2
(2)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________因素。
(3)但影响图乙中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以自发迁移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A﹑B﹑D
(2)经济
(3)气候
(4)农村向城市 内地向沿海
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改革开放的政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判断人口迁移要符合的条件:一跨越行政区(县级以上);二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
(2)追求更高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故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的因素。
(3)乙图表示美国,东北地区位于五大湖周围气候冷湿,不利于老年人生活,而南部和西部阳光明媚,故气候条件影响了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4)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放宽了户籍管理,故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表现为由乡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从经济因素分析。
(12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省际间的人口迁移流动往往是双向流动,既有迁出,也有迁入,净迁入流动人数是迁入人数与迁出人数之差。净迁入流动人数与迁移流动人数之比称为人口迁移流动强度系数。下图示意2000~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动强度系数与净迁入流动人数。
(1)据图分析,大流量、强迁入的省区主要有北京、 、 、 ,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8分)
(2)中国人口迁移流动显著的地理空间特点主要是由 地区向 地区聚集。(4分)
正确答案
(1)上海、浙江、广东(每个2分,顺序可对调,共6分。) 经济(2分)
(2)中西部(2分);东部(2分)(或答“内陆”、“沿海”;“经济落后”“经济发达”等亦可)
试题分析:
(1)由图分析可知,大流量、迁入强的省区主要有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这些地区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且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中国人口迁移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或内陆地区或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或沿海地区或东部地区)迁移。
读1985年7月—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完成下列问题。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相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___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___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___________影响不同,主要是___________。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族人口迁移中,___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___________不同造成的。
正确答案
(1)56.2% 务工经商 国家政策 自发迁移
(2)生态环境变化 国家政策
(3)男 女 女 男 社会分工
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对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进行归纳分析,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自发地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是生态移民、国家政策。
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人口移动的主要拉力因素。
[ ]
正确答案
√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图甲 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口(单位:万人2000年)
图乙 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相互关系模式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向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人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
(1)东部中部 中部 东北
(2)西部中部 东部 流人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二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时,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K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第(l)题,只要认真分析图示不同区域间人口迁移的数据就可以顺利作答。第(2)题.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即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分析。后面问的是迁入区怎样的产业结构特,点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口迁入该地区,是时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考查,作答不难,但必须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性。第(3)题,该模式图有一定综合性,阅读该图作答必须观察细致、分析透彻.真正弄懂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这种变化体现在模式图上是一种曲线的陡缓、升降变化。分析人口曲线的变化必须注意和资源储量、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注意人口曲线变化和工业产值、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在时几种曲线对应关系中.总结出“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很多人从汶川迁出,这说明自然灾害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之一。
[ ]
正确答案
√
(10分)世界上两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俄罗斯都存在外来人口迁移现象。不同的是美国是外来移民及其后裔的大汇集,而俄罗斯现在受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困,鼓励吸收外来移民。
(1)试分析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2)简述俄罗斯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主要意义。(4分)
正确答案
(1)经过世界各地移民的长期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存进种族.民族的融合。(4分)(任答两点)
(2)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的差距。(4分)
略
(14分)读美国本土地形图和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析美国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分)
(2)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人口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有人说经济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不同年龄段分析该说法是否正确。(8分)
正确答案
(1)地形特征:西侧是高大的山地,东侧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中间是面积广阔、地势平坦的平原。(2分)
对气候影响:西侧高大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使得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向内陆急剧减少;东侧低缓的高原和山地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小,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中央大平原横贯南北,使得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和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都可以长驱直入,使得年温差较大。(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来说,该说法正确。(1分) 由于该时间段美国东北部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2分)而南部和西部又开发了新能源、发展了新工业,(1分)因而大量劳动力人口从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
对于老年人口来说,该说法片面(错误)(1分) 由于东北部纬度较高,东部又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洲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部地区冬季严寒(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严重,地价上涨,(2分)而南部和西部又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促使老年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1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分析,美国西侧是高大的山地,东侧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中间是面积广阔、地势平坦的平原。这种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是:在西侧,高大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使得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向内陆急剧减少。在东侧,低缓的高原、山地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小,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纵贯南北,使得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和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都可以长驱直入,导致气温年较差较大。
(2)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该时间段美国东北部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而南部和西部又开发了新能源、发展了新工业,因而大量劳动力人口从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这些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人口,所以美国人口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来说,经济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该说法正确。
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东部沿海又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洲地形南北方向敞开,冬季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部地区冬季严寒,阳光不够充足,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由于重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规模扩大,地价上涨。而南部和西部地区,阳光充足,传统工业少,空气清新,这一因素是促使老年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的原因。所以对于老年人口来说,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该说法是片面的。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分析回答问题。(5分)
(1)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 和 ,
原因是 。
(2)按人口迁移的方向,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 到 。
正确答案
(1)A1------B1 C1------A2 超越了行政界限
(2)农村 城市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属于人口迁移要符合三大条件: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
(2)人口迁移的方向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过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