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给图中A、B、C、D四线加上箭头,表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方向。

(2)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 目的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

(3)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

         地转化不足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

         A、①④

         B、③

         C、②④

         D、①③④

(4)随着西部大开发,我国由东部向西部迁移的人口将会不断______________。

(5)大规模向边疆和工矿区移民,有利于________开发和帮助边疆地区建立雄厚的________基础。

正确答案

(1)略

(2)自发;务工;经商

(3)C

(4)增加

(5)资源;工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川民工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

(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吸引力。

(3)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因此造成人才外流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_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地区与 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地区与______地区向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发展,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I,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读图Ⅲ,在铁矿产地与煤田地区之间开挖人工运河,

    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Ⅱ阶段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什么?如果该地区为发达国家的某区域,第Ⅲ阶段可能出现

    怎样的人口流动现象,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该地区在第Ⅲ阶段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位于河流汇合处,随着铁矿与煤田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铁矿石与煤炭运输量增大,为降低运输成

    本开挖了人工运河。

(2)由农村到城市,出现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增多。

(3)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

    难等问题。(答出三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发展门户网2007年3月20日报道,安徽省近年劳务输出逐年增长,其中2006年输出突破1000万人。

材料二:

2005年中国CDP总量和人均GDP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成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东部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的进行

正确答案

(1)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

         低;人地矛盾尖锐。

(2)东部经济地带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迁出地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

         迁出地区。有利影响:直接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

         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4)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农村人口大量外迁,对农村产生的积极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数量多,规模大;京津唐;长三角;沪宁杭;经济发展水平高;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待遇;更好的生活环境

(2)开发资源,边境贸易,优惠的政策

(3)缓解了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农村的经济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式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1)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迁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内乡镇外,向国外转移最少。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

(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负面影响。

(3)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资料来源: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问题。

左图为1990—2000年全国和上海人口增长幅度对比,右图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________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外来流动人口;增强社会的活力;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

(2)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制度等

下一知识点 : 人口的合理容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