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共345题
下左图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右图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所列国家中,1990年,我国石油进口地区中比重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我国在国内应采取哪些措施?
(3)右图中,乙烯生产比重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________。与华东地区不同,华北地区乙烯生产比重大的因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南亚
(2)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华东、华北 原料
略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 6分)
(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12分)
(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填序号12分)
正确答案
(1)北多南少(2分)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分布有煤炭资源,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6分)
(2)实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12分)
(3) 如图(12分)
C D
A B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即可总结出正确 。第(2)题,我国煤炭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可以通过输煤或输电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置。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另外我国的能源供需也很不平衡,要有计划地进行能源调配。
读下列图、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6分)
2009年12月26日9时,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中国国产时速350公里和谐号高速列车。至此,经过4年半的建设,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运营时速最高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⑴ 图中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______,简析武广高铁运营后对铁路运输产生的直接影响。(6分)
⑵ 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地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和人口密度最低的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并根据图表资料,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说明该地人口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10分)
⑶ 20世纪80年代以后,③省区为人口的(净迁入、净迁出)区,人口迁移对该地有哪些影响?(8分)
⑷ ③省西部所属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在“虚线框内土地利用类型”图中,该地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并从地形地貌的角度分析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略
图7—4—6是两种不同的城市布局,读图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城市布局紧凑的是 ,这种布局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 。
(2)城市过境干道同市区道路相分离的是 城市,这种布局的好处是 。
(3)城市交通布局不合理的是 城市,原因是 。
(4)若甲、乙两城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而言,环境效益较好的是 。
正确答案
(1)甲 可缩短线路里程,利于居民出行(2)甲 对市内交通干扰少,有利于提高市内交通的通达性 (3)乙 生活区与工厂区、商业服务区、政府机关集中区相距较远,增加了城市交通营运量,造成交通拥挤 (4)乙
从甲城地图比例尺较大及两城市布局情况可以看出:在甲城生活区、工厂区、商业服务区、文娱场所、政府机关集中区都相距较近,方便了市民生活,减轻了交通压力;而乙城有河流分隔,布局较分散。甲城的过境干道与城区分离,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所以甲城布局较合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甲城中过境干道和铁路均会给城市带来污染,特别是工厂区位于东南,在夏季污染更为严重;乙城中的过境干道虽然也会污染城市,但工厂区位于城区西南,且有河流间隔,对城市污染较小。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布局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③、⑥、⑦工业基地,依次分别是电镀厂、火力发电厂和水泥厂,有两处布局不合理,请写出数码并分析原因。
数码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码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处布局不合理的工厂准备搬迁到A、B、C、D中的两处,你认为搬到________处和________处最合适。
(3)若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饮料厂,______处最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在G、H、R中选一处建长途汽车站,________处最合适。该区要建一小型钢铁厂,在图中选择一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5)图中的各功能区中,分布广、占地面积大的为________区,对交通通达度要求最高的为________区,位于西南郊区的为________区,位于城区东部的功能区可认为是城市的________区。
(6)图中的蔬菜、花卉基地及乳牛场均位于城市的______,这样布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于市区地价昂贵、人口密集,房地产开发商计划购买E、F两块土地作为高层建筑的商业区、居民住宅建筑用地,并且计划在M、N两地建学校和医院,你认为此计划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③ 电镀厂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不宜布局在城区河流中上游 ⑦ 水泥厂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2)A B
(3)① 位于流经市区的河流上游,水质好,且水源丰富;位于市区边缘,接近市场
(4)H ⑤处。 接近原料产地;位于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市区污染小;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5)居住 商业 工业 科技(文教)
(6)近郊 单位面积产值高;产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需接近市场;交通便利
(7)不合适。飞机场附近不宜建高层建筑物,影响飞机起飞降落;飞机场附近也不宜建学校和医院,噪声污染严重。
本题考查城乡规划中产业的布局。电镀厂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水泥厂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饮料厂要求有良好的水质条件,同时作为市场指向型的工业应布局在消费地附近,钢铁厂布局时要注意对大气的污染,同时考虑原材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长途汽车站是以市外的长途运输为主,应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同时有便捷的交通,方便城市人们的出行。蔬菜、花卉、牛奶等产品不宜长距离运输,且单位面积产值也较高,宜布局在接近城市市场的近郊。M、N靠近飞机场,噪声污染严重,不适宜布局学校和医院。
读图,回答问题。(8分)
(1)该地在没修铁路之前C地是最大村镇,镇中有集贸市场。铁路修通之后,在B地建立了火车站,集贸市场逐渐转移到了B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火车站为什么建在B地而不建在C地呢?(2分)
(3)在铁路线的选择上,AB之间为什么不取直线,而是从C地绕行呢?(2分)
正确答案
(1)C位于两条公路的交会处,地形开阔,易发育成较大的村落,铁路修建前,这里是主要的交通中心,火车站建在B地后,B地客货周转量增大,其交通枢纽地位比C强。
(2)B地附近有煤矿,货物运输量大。
(3)直线要穿过山岭,建设难度大,投资大
略
(8分)读广东省高速公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广东省高速公路分布的特点。(4分)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些产业逐渐向其北部地区转移,分析北部地区接受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4分)
正确答案
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非常强,山西省围绕煤炭将打造成我国能源基地和工业强省。山西省以前在区域发展中主要依靠采煤卖煤,经济效益较低,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改变发展思路,山西省建立起一批坑口电站,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的送往东部地区,解决了以前晋煤外运的困难,实现了区域经济新的发展。
材料二:该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 山西省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个地带?其在区域开发中面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
(2)山西省改变发展思路,建立一批坑口电站,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这一变化有哪些好处?(4分)
(3)近些年,东部地区一些产业竞相向山西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分别给两区域发展带来哪些正面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中部地区;(1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地面塌陷。(任意3点3分)
(2)缓解运输铁路运输压力;(1分)减少煤炭资源运输途中的浪费,节约成本;(1分)减少运输途中环境污染;(1分)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山西经济发展等。(1分)
(3)对于山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1分)给山西省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1分)
对于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促进东部经济进一步发展;(1分)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1分)
试题分析:(1)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故水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而由于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和地面塌陷等问题。(2)山西省煤炭资源外运能力不足,故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可减缓铁路运输的压力,且促进煤炭资源的外运能力,也利于减轻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延长了产业链,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相对东部地区来说,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接受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利于山西省的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对东部地区而言,主要从利于产业升级,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提速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产业转移的影响,注意调用课本的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
材料二: 2013年5月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 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我国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 局初步形成。
材料三:2010年宁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3.25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天然气为5.27 亿吨油当量(进口油气2.54亿吨油当量)。下表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1)描述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输出地区分布特征。(8分)
(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从交通角度说明2008年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的原因。6分)
(3)评价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对我国的积极意义。(6分)
(4)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你是否赞成,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2分),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2分)。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2分),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
(2)原因是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2分);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2分)。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2分)。
(3)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任意回答3点6分)
(4)赞成。相对于煤炭,油气为较清洁的能源(2分);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2分)。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2分)。
不赞成。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油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任意3点给6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描述表达能力,解决此题要熟练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图。从“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中可知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
(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2008年青藏铁路建成,使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由于①煤炭自身的特点: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②铁路运输的特点: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因为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③铁路条件的许可: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
(3)此为评价类试题,一般来说评价类试题要注意从利与弊两方面来分析,而此题强调积极意义即只考虑利。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即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可以实现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而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障我国能源稳定供应,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既可赞成,也可以不赞成,但理由要言之成理,且合乎逻辑。赞成,因为与煤炭相比较,油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
不赞成。因为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大国;②国内油气产量不能满足其需要,并使油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③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总量毕竟有限,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④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
“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
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如
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2: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3)图中B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B能源输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消费大于生产 (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
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B地电力紧张的原因:①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②该
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
措施:① 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 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
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③ 宣传节约用电等。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第(1)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这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第(2)题,考查珠江流域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B能源输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对能源紧张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