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共345题
  •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共345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左图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右图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所列国家中,1990年,我国石油进口地区中比重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我国在国内应采取哪些措施?

(3)右图中,乙烯生产比重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________。与华东地区不同,华北地区乙烯生产比重大的因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南亚

(2)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华东、华北   原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2: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材料3: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材料3,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正确答案

(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加剧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4)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省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能持续发展。调整方向: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第(1)题,依据表格中2002年、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可知,四大经济圈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第(2)题,重化工业资源和能源消耗量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第(3)题,珠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49.8)低于长三角(52.1),且以轻工业为主,故单位GDP能耗较低。第(4)题,由图可知,山西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应围绕产品深加工、产业结构多样化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引擎。我国承诺将在2020年前实现单位GDP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50%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图16为“主要国家单位GDP的CO2排放图”。

材料二:表1为“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资料表(Pj=40kw)”。

(1)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较大,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丹麦是举世公认的能源问题解决得好的国家之一,根据材料二,简要描述丹麦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丹麦能源消费结构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正确答案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高耗能行业居多;能源利用率低(答对1点给1分)

(2)特点:石油比重逐年降低;煤炭比重先升后降;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明显上升。(答对1点给2分)

(3)启示: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和第三产业(任答两点得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能源消费构成的是指                      。左、右两图表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状况的是____图。

(2)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        为主,80年代      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而石油、天然气比重下降。

(3)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是:60年代以前煤炭占____%以上;70年代以来,石油、天然气和水电、核电比重上升,使能源多样化

(4)能源开发是我国当前建设中的一个重点。现在正在内蒙古、陕西省交界附近重点的大型煤矿是

正确答案

(1)消费的各类能源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左 (2)石油 水电和核能 (3)80 (4)C

11.根据图例对比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可知,左图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右图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80年代石油、天然气比重下降,水电和核能比重迅速增加。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分)

(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12分)

(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填序号12分)

正确答案

(1)北多南少(2分)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分布有煤炭资源,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6分)

(2)实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12分)

(3) 如图(12分)

C  D

A  B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即可总结出正确 。第(2)题,我国煤炭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可以通过输煤或输电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置。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另外我国的能源供需也很不平衡,要有计划地进行能源调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非常强,山西省围绕煤炭将打造成我国能源基地和工业强省。山西省以前在区域发展中主要依靠采煤卖煤,经济效益较低,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改变发展思路,山西省建立起一批坑口电站,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的送往东部地区,解决了以前晋煤外运的困难,实现了区域经济新的发展。

  材料二:该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 山西省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个地带?其在区域开发中面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

(2)山西省改变发展思路,建立一批坑口电站,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这一变化有哪些好处?(4分)

(3)近些年,东部地区一些产业竞相向山西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分别给两区域发展带来哪些正面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中部地区;(1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地面塌陷。(任意3点3分)

(2)缓解运输铁路运输压力;(1分)减少煤炭资源运输途中的浪费,节约成本;(1分)减少运输途中环境污染;(1分)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山西经济发展等。(1分)

(3)对于山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1分)给山西省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1分)

对于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促进东部经济进一步发展;(1分)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1分)

试题分析:(1)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故水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而由于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和地面塌陷等问题。(2)山西省煤炭资源外运能力不足,故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可减缓铁路运输的压力,且促进煤炭资源的外运能力,也利于减轻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延长了产业链,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相对东部地区来说,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接受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利于山西省的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对东部地区而言,主要从利于产业升级,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提速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产业转移的影响,注意调用课本的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

材料二: 2013年5月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 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我国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 局初步形成。

材料三:2010年宁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3.25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天然气为5.27 亿吨油当量(进口油气2.54亿吨油当量)。下表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1)描述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输出地区分布特征。(8分)

(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从交通角度说明2008年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的原因。6分)

(3)评价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对我国的积极意义。(6分)

(4)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你是否赞成,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2分),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2分)。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2分),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

(2)原因是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2分);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2分)。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2分)。

(3)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任意回答3点6分)

(4)赞成。相对于煤炭,油气为较清洁的能源(2分);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2分)。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2分)。

不赞成。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油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任意3点给6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描述表达能力,解决此题要熟练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图。从“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中可知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

(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2008年青藏铁路建成,使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由于①煤炭自身的特点: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②铁路运输的特点: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因为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③铁路条件的许可: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

(3)此为评价类试题,一般来说评价类试题要注意从利与弊两方面来分析,而此题强调积极意义即只考虑利。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即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可以实现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而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障我国能源稳定供应,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既可赞成,也可以不赞成,但理由要言之成理,且合乎逻辑。赞成,因为与煤炭相比较,油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

不赞成。因为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大国;②国内油气产量不能满足其需要,并使油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③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总量毕竟有限,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④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

“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

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如

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2: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3)图中B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B能源输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消费大于生产     (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

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B地电力紧张的原因:①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②该

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

措施:① 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 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

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③ 宣传节约用电等。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第(1)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这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第(2)题,考查珠江流域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B能源输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对能源紧张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某能源基地示意图。

材料2:该能源基地某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该区主要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评价该区域工业结构。(2分)

(3)该能源基地有哪些发展方向?(2分)

正确答案

(1)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2)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地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4分)

(2)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益影响。(4分)

(3)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2)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3)形成原因:我国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能源问题)。

(1)分析结构不仅要注意数量的变化,还要注意比重的大小。

(2)借鉴西气东输对东部的有益影响,主要从环境角度分析。

(3)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主要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开采难度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煤炭燃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且利用率低。

下一知识点 :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