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公民在国内、国际上的流动日益频繁。与之相似的是,西周之前,我国古代人民也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西周之前,古代人民频繁迁徙主要是()

A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

B由于土地利用率低下

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D由于耕作技术的落后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补农书》也曾提到,明末清初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4-5石(合今每市亩910-1125斤),比二十世纪末美国加州的产量还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铁犁牛耕技术非常发达

B水利灌溉技术领先于世界 

C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D耕作者的辛勤劳动与智慧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水经注》对某一项水利工程有这样的描述,“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漕渠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己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小农的主要行为是自给自足

B古代小农的市场行为具有辅助性质

C古代小农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特点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福牛乐乐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吉祥物。牛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它友好、忠厚。《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

B耕犁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衰微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开始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史书记载:“(魏明帝)时有扶风(山西兴平)马钧,巧思绝世。”马钧的主要成就是改进了

A桔槔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