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结合下列图表完成相关问题。

图1 某区域示意图及简易地质剖面

图2 2002-2008年喀什二三产业及城市化比重

(1)喀什所在区域沉积层形成的地貌名称为           ,根据图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简述喀什所在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表1描述喀什地区用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并结合本区区域地理特征和图2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本区域的不合理开发最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依据本区优势条件就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分别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过程:水平挤压断裂下陷;山区流水侵蚀、搬运带来泥沙;山前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

(2)农业用水比重高,工业、城镇、生活、生态用水比重低;农业用水比重下降;工业、城镇公共、生态环境用水量上升。原因:本区气候干旱;农业比重高;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上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任写三条)

(3)土地荒漠化;依托本区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依托边境优势,积极发展边境优势积极发展商贸业;发展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依托本区域口岸优势和相邻五国需求积极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和轻工加工制造业。(任选三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美国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250mm,南部不足200mm。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今天,当年曾经反对这一工程计划的很多人,也为这一工程而自豪了。(.sina.com.cn2009年02月17日15:29青年参考)

1.美国有庞大的综合运输系统,其中铁路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相比南北向铁路,美国东西向的铁路修路成本很高(曾有“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之说)。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美国五大湖地区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对其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加利福尼亚一带是震级高、破坏性强的大地震“潜伏”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约塞米蒂(优境美地)国家公园有冰川刨蚀地面形成的花岗岩“浮雕”等冰川地貌。冰川刨蚀属于_____________作用,其形成的冰川地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东西向距离长,有多种气候条件,尤其是北部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东西向要遇到多种地形,尤其要经过几座大山脉和大河,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需要修建桥梁、和隧道,建造的工程量大、难度大。

2.人文:邻近大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靠近玉米带,饲料来源丰富),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自然:气候温凉,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利于牧草生长。

3.实施北水南调,改变了南加州缺水的自然条件,使得加州三个产业全面发展。加州成为灌溉面积第一、粮食产量最高的大州;使得加州的人口迅速增加,成为美国新兴的工业地区,促使美国的工业从冷冻的东北分散到阳光的南方。利:减少径流(洪水)的白白浪费,使得南方有了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弊:北水南调改变了径流方向,可能使原入海河道的水量减少,造成海水入侵;新建调水河道途径地区比较干旱,调水灌溉后蒸发量,土壤易次生盐渍化(盐碱化)。

4.加州位于美国南部,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该地地壳运动活跃,有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断层;该地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发地震。

5.侵蚀,冰斗;冰蚀湖(角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2)C探险区存在一个____(高或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____地带,丰富的新能源有____。

(3)如果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__(双选)A、轮船顺风顺水B、轮船逆风逆水C、白昼越来越长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__________,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地形;

(2)低;河谷;太阳能、风能、地热(任答两点)

(3)BD

(4)a;风力侵蚀作用

(5)全球变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任答2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A地区位于欧洲北部,地势低平,风能利用率高。B国位于亚洲东部,海岸线长,地势起伏大,核

能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大。  

(1)A地区西侧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A地区终年受________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了________气候。

(3)简要分析B国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该环境问题给非生物带来的主要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海浪侵蚀作用

(2)西风;温带海洋性

(3)日本能源缺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4)酸雨。引起土壤、水体酸化,损害文物古迹和建筑物等。

(5)沿海为平原,地势平坦;优良港口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两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材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l、图2为我国两大地形区图。

材料二:吐鲁番与重庆市气候统计图

材料三:图2所示区域为长江中上游地区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但耕地面积却有所减少。

材料四:图l、图2地形区所在省区均为我国能源生产和输出大省区。以图2中B省为起点的天然气东输工程是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我国的又一项宏伟工程。该工程投产后,每年向上海供应19亿立方米天然气,替代原煤300多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6万吨。线路从起点经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后到达上海。该省区也是西电东送的主要供应地。

(1)比较甲、乙两地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吐鲁番与重庆市均为我国夏季的高温中心。试判断7月份气温更高的地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2所示区域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图l中A省区比较,分析图2中B省能源生产和输出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风力作用,风力堆积地貌(沙丘)。乙: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地貌(河谷)。

(2)吐鲁番气温更高。原因:吐鲁番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与四川盆地比较)吐鲁番盆地地势更低、更封闭,夏季不易散热;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荒漠广布,白天气温升得快。

(3)原因: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工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等用地规模扩大);土地退化或弃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区域生态退耕(还林还草)。

(4)生产条件:天然气资源和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天然气开发条件优越;经济技术力量较雄厚。输出条件:距离东部市场近,线路短,工程建设投资少。沿线所经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_________;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_________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_________。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

(2)庐山;对流;多发生在夏秋午后

(3)流水;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4)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

(5)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

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的影响,该河流域连续干旱,径流和水库水量减少,加上严重的水污染和咸潮上溯,流 域内一些大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

(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河床横剖面特征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乙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出该河流域内的城市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是________。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借鉴田纳西河河流治理的经验,请你谈谈如何提高该流域水库的水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处河床横剖面呈深窄的V型河谷,是因为河流流经山区,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乙处为槽型谷,是因为河流流经平原,流速减慢,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加上泥沙沉积,河道变宽。

(2)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

(3)水资源短缺;河流径流和水库水量减少;水污染和咸潮上溯。

(4)保护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进行污染防治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喀什农副土特产丰富,盛产甜瓜、西瓜、葡萄、石榴、无花果、巴旦杏等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 “一路”是指____。

(2)图甲中A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喀什附近地区主要地形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喀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 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 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试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丝绸之路

(2)(山前)冲积扇;断层(地堑);受内力作用,地壳断裂凹陷;受流水的冲积作用,形成冲积扇平原。

(3)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养分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4)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边境线长,与五国接壤,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业;该地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有利于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1)震中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地形区之间。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A地区属_____________板块,B地区属亚欧板块,31°N除穿过此两大板块,还

    有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太平洋板块。

(3)填表回答:①②两地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正确答案

(1)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2)印度洋;美洲;非洲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内力作用为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M河水能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区域,流域开发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区域常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山河相见,山高谷深;地壳运动;流水侵蚀作用

(2)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

(3)水能

(4)水土流失;自然原因主要有:地表崎岖,坡度大;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降水丰富。人为因素:人类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表形态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