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的实质
- 共235题
英国博物学、生物进化的奠基人达尔文有一句名言:“对于科学,坚持者必可成功。”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上述名言蕴涵的哲理是
小题2:上述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正确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本小题考查的是量的积累。坚持者必可成功告诉我们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符合题意。
小题1:本小题考查的是量的积累。坚持者必可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量的积累,D符合题意。
(16分)材料一: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指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低碳经济”要求推进节能减排,进行科技创新,要求公众改变那些浪费资源、能源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我们急需建立的一种生活方式,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形成好的生活习惯,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着力点。
材料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适时调整和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在复杂的内部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新的特征。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实施了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退出。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树立低碳、环保理念的正确性。(8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遵循的方法论原则。(8分)
正确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低碳、环保理念。(4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树立低碳、环保理念,能指导我们践行低碳生活,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分)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内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4分)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科学判断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主动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4分)
略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某校高二同学开展“生态文明 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了下列看法:
同学甲: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
同学乙:生态文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
同学丙: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同学甲、乙、丙看法的合理性。
正确答案
甲: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要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摒弃错误观念,符合这一观点。
乙: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节能减排,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符合这一观点。
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符合这一观点。
试题分析:分析三位同学观点的合理性要坚持辩证思维,指出甲同学、乙同学、丙同学各自观点的合理之处,找出观点依据。结合课本知识作答即可。甲同学的观点抓住“意识”一词。乙同学的观点抓住“从现在做起”。 丙同学的观点抓住“技术创新”可知哲学依据分别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点评:做本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19分)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半个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值此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之际,国内外媒体热炒“雷锋精神”。某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对此颇感兴趣,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围绕“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的主题进行探究,请你一并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的同学了解到,雷锋出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然而他没有在逆境中沉沦。解放后,他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并成为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他从事的是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驾驶员等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但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省吃俭用捐助受灾群众;利用休息时间到车站扶老携幼;出差时,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但做了好事却从不留姓名。1962年,22岁的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
(1)该班学生探究的主题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什么?(3分)
(2)材料中雷锋的成长足迹对你有何辩证法启示?(12分)
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中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在时尚嗅觉敏锐的年轻人中间,一股“雷锋热”又悄然兴起:雷锋帽、大茶缸子、帆布绿背包,这些曾一度被封上“老土”标签的玩意如今又刮出了时尚风,由于供不应求,几家大型电子网购网站甚至打出了“雷锋帽”售罄字样。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甲同学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奉献,学习雷锋不应单纯着眼于经济利益”。
乙同学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利用雷锋的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无可厚非”。
(3)请选择一个你所支持的观点,并进行文化论证。(4分)
正确答案
(1)①该班学生探究的主题“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3分)
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雷锋通过努力在逆境中奋进,在平凡中显伟大,启示我们要不断进取,努力成才。(3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把握事物的有利联系。雷锋的成长既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3分)
④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雷锋正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3分)
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正确面对挫折。雷锋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磨难中不断成长。(3分)
(2)支持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的发展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4分,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或:支持乙同学的观点。理由是:经济是基础,对政治和文化起决定作用,应当重视经济利益。(4分,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以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文化知识的理解。(1)可以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矛盾具有同一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量变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方面结合材料回答。(2)可以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分析回答。
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十”的研制。 继嫦娥一号、二号成功发射后,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2分)
正确答案
①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从“神舟” 一号到“嫦娥”三号的发射过程,是不断优化、完善、改进的过程 (1分)
②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分)载人航天事业的前景是光明的,虽然在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艰难险阻,但我们会一直前进,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分)
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分) “嫦娥”系列、“神舟”系列的成功是在之前发射的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1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这一知识包括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及发展的状态。二是要牢牢的扣住材料,从“神舟” 一号到“嫦娥”三号的发射过程,是不断优化、完善、改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发展的普遍性去说明;载人航天事业的虽然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在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艰难险阻,我们可以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角度分析说明;“嫦娥”系列、“神舟”系列的成功,我们可以从量变引起质变的角度分析说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