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①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

图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主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春秋,战国,秦朝。

②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君主的烦恼”

        公元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面临着共同的烦恼……。历史经验丰富的中国皇帝更快地找到了有效对策,西欧的君王则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问题:

(1)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所面临的共同烦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世纪时,中国皇帝为解除烦恼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欧君王为什么直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方势力(分裂割据势力)对王权(或皇权)的挑战和威胁。(或地方割据势力坐大威胁王权)。

(2)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三衙和皇帝共同统兵的体制;实行内重外轻(或守内虚外、或强干弱枝)的方针,分散各级军权;推行重文轻武国策(或文官体制),通过科举制度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3)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为自身利益与国王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分享政治权力;随后,英法等国相继出现了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司法和军事等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王的地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1 )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

        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2 )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八条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第十二条   联邦会议与帝国会议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3) 据材料三两部宪法相比,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就以上材料和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拟订一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优势: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才能是担任公职的先决条件,参加公职不论贫富;每个公民都关心国家事务。

(2)史实: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 年议会改革等。含义联邦制(总统制)共和政体。    表现:1787 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实行联邦制。

(3)不同:立法权受皇帝制约;无行政制约权。

(4)民主政治的渐进性和多样性;民主政治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这种历史安排便产生了一个强国。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在国际关系的准则下建立起君子之交。

——李风林《中苏关系的历史和未来》

【材料三】当今国家实力的比拼,已由传统的武力逐渐开始向军事,经济、知识的综合发展程度转移。也就是说,谁的文明成为主流文明,谁将掌握世界。美国就将其经济、高科技和美国文化三者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将共同成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支柱。

——《中国怎样建设现代文明大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近代英国成为强国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大喜”、“大悲”分别指什么?(4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明中苏关系的“大喜”、“大悲”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14分)

(3)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大国的认识。(4分)

正确答案

(1)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形成财产所有权制度,对自由的政治保护;采取对外进行扩张政策(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2)大喜:50 年代前期、中期,中国“一边倒”,中苏结盟(2分);

大悲: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2分)。

影响:大喜:政治上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防建设(2分),经济上有利于经济恢复(2分),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2分),文化上促进了中国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2分)。

大悲:政治上:使得中国国际环境更加险恶、中国在美苏争霸中处境更加艰难(2 分);经济上:中苏关系恶化是造成中国5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2分),中国的建设缺少外援,中国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2分)。

(3)完善民主政治制度;以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外交;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宣扬中国优秀文化。(每点2分,其中的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试题分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说明”,所以从材料一中的“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可以得出相应的三个原因。

(2)20世纪50年代是解答这个题的关键,根据这个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大喜是指两国关系的友好,即50 年代前期、中期,中国“一边倒”,中苏结盟;大悲则应该是两国关系的紧张恶化,即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影响:题目要求“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所以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别去写对中国的影响,只要基础知识熟练,不难得出。

(3)认识:题目要求“依据三则材料谈” “对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大国”的认识。根据材料一可以考虑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中的“在国际关系的准则下建立起君子之交”可以得出以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外交;根据材料三中的“美国就将其经济、高科技和美国文化三者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将共同成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支柱”可以考虑到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宣扬中国优秀文化;等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反映,并影响时代的前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象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系。文科的全部课程包括三个低级学科(拉丁文法、逻辑和修辞)和四个高级学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12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随后一个世纪中,在帕多瓦、那不勒斯和萨拉曼卡创办了一些大学;14世纪,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说明11—14世纪大学教育的特点。(4分)

材料二  1870年后,牛津、剑桥大学的毕业生进入法律界和医学界的人数日益增加,大学开始增设法律教授职位,到19世纪末英国法律界有11%是两所大学的毕业生,而高级律师中则有40%是牛津毕业生。剑桥的医学教育比牛津发达,到1897年剑桥拥有英国最大的医学院,其医学教授是牛津的四倍。1850年剑桥大学设立了自然科学荣誉学位考试,到1900年共有161名学生通过该项考试,这个数字比古典文学高出20%。1894年剑桥又设立了机械科学荣誉学位考试。

——摘编自易红郡《19世纪科学主义与英国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据杨东平先生统计:“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改变了此前以文法科为主的党校和学科结构。通过增设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12个工业专门学院,以及建成机械、电机、化工、土木等比较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

——摘编自《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与作用。(6分)

正确答案

(1)特点: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以文科为主; 出现在中心城市。(4分)

(2)发展情况:自然科学、法学和医学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2分)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完善。(2分)

(3)特点: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重文轻工的状况,并在调整中不断适应和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对口培养专门人才。(3分)

作用: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3分)

试题分析:(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依据分值可判断出3个要点,注意抓分材料层次,逐层归纳,从“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可概括出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可概括出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从材料后半部分可归纳出以文科为主, 出现在中心城市。

(2)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二的信息即可,从材料二中“牛津、剑桥大学的毕业生进入法律界和医学界的人数日益增加”可概括出法学和医学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发展很快,从“1850年剑桥大学设立了自然科学荣誉学位考试,到1900年共有161名学生通过该项考试,这个数字比古典文学高出20%。1894年剑桥又设立了机械科学荣誉学位考试”的信息概括出自然科学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发展较快;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联系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来归纳即可,如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完善。

(3)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三中“改变了此前以文法科为主的党校和学科结构。通过增设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12个工业专门学院,以及建成机械、电机、化工、土木等比较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背景从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角度来分析归纳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致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着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贫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正确答案

(1 )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有利于争取广大农民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明显。历史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工人的生活条件却并没随之改善,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3 )后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克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支配的自主权。

(4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经济规律,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追求社会公平,避免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致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着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贫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正确答案

(1 )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有利于争取广大农民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明显。历史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工人的生活条件却并没随之改善,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3 )后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克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支配的自主权。

(4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经济规律,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追求社会公平,避免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出自 英国的某个法律文件)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采纳了英国的代议制度,他们称之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既注重权利的平等。又时刻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前者如民众投票权方面,选民的财产资格得到放宽,小州在参议院中获得了平等的代表权。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分权和制衡方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4分)

(2) 分别比较英、美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不同。(从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实际权力和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方面比较)(8分)

(3) 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何积极意义?(4分)

(4)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正确答案

(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2)国家元首不同:国王——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不同:世袭——选民选举;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不同:无实权——有实权;政府首脑不同:首相——总统;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中产生——选民选举。

(3)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

(4)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制,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了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试题分析:(1)政体形式:根据材料一中的“议会”、“国王”等信息可以知道这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二中的“民主共和主义”、“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等信息可以知道是实行的民主共和制。法律依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比较容易。英国是《权利法案》,美国则是1787年宪法。

(2)不同:这一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内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材料要求从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实际权力和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方面比较,所以只要按照比较项目依次写出即可。即国家元首不同:国王——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不同:世袭——选民选举;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不同:无实权——有实权;政府首脑不同:首相——总统;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中产生——选民选举。

(3)积极意义:这一题考查代议制的影响这一基础知识。只要是对代议制有一定理解即可回答。作为资产阶级掌权后的重要政治体制来说,其影响主要应该从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角度回答。政治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经济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

(4)说明:因为要求回答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表现,即史实方面的表现。所以需要结合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史实来考虑。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知道,由于维新派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所以在中国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则效仿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在中国掀起了辛亥革命,最终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弥尔顿《论出版自由》(1644年)中的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

[ ]

A大贵族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尖锐

B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尖锐

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会权力斗争激烈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