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纪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熙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2)基本原则: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政治根源:乔治二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3)主要内容:取消或减少原有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影响: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采取灵活的斗争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行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1)问,英国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原因时注意关键信息“尊重传统、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教训”等。第(2)问,从配兰首相与全体阁员等集体辞职可看出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从巴思组阁过程来看,首相要得到下院的支持。材料二提到的这次政治危机根源于国王否决首相的提议。第(3)问内容从材料三中可以直接概括,影响需根据所学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第(4)问依据第(1)(2)(3)问的回答及“四个世纪以来”的提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此后,又是怎样用妥

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的?(3分)

(2)依据材料二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

“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2分)

正确答案

(1)1688年光荣革命 (1分)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2分)

(2)原因: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2分)

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3分,任3点即可。)

(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 理由:体现革命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观点二:“大妥协”是种策略。  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

(3分:观点1分,理由2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观点和理由匹配的就给满分)

(4)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2分,言之有理,任意2点即可。)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来分析,再结合题干要求“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可判断出1688年光荣革命是在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妥协下完成的;第二小问结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的史实来归纳即可,可列举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寻找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即可,从“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和“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的信息可归纳出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第二小问表现可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分析,国会议员名额的分配体现了大州、小州的妥协;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体现了南方与北方的妥协;实行联邦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妥协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果选择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可从材料三中“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的信息来说明;如果选择观点二:“大妥协”是种策略,理由可从材料三中“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的信息,从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保存革命力量的角度来说明。

(4)可从妥协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也可从妥协的原因等角度来谈认识,如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英法美三国革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英国模式”有何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和美国对民主政治的“创新”和法国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表现。(8分)

(3)与欧美国家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目标方面增加了什么内容?(2分)孙中山为实现这一目的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结果如何?(3分)试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孙中山无法实现这一新增目标的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实现政治民主化(2分);英国模式:渐进改革(2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极少大起大落等),如回答君主统而不治、议会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分权与制衡可给1分。)

(2)英国:创立君主立宪制;(议会至上)美国:开创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4分)

法国:①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侵略战争动摇欧洲封建统治;

②法国启蒙思想推动世界各国民主革命的进程。(4分)

(3)增加了“民生”的目标(2分)(或平均地权)

努力:①领导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2分)

结果: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没有真正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2分)

原因:客观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强大。(2分)

主观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这一目标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美英法政治民主化进程。(1)是主要关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任务,从材料进行概括可以得出中美英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英国政治民主化的特点,从材料“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可以获得。(2)涉及英美民主化的特点以及法国大革命世界影响的途径,从革命战争和思想传播两个方面分析。法国是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侵略战争动摇欧洲封建统治;此外法国启蒙思想推动世界各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英国创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开创民主共和制(3)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和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可知为“民生主义”,努力即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的一系列措施,结合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结果可以解答。其原因要从主观上和客观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妇女从政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

材料三: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4分)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9分)

(3)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原因:妇女深受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毒害;妇女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4分)

(2)共同点:都由先进的知识女性领导;都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斗争方式。(4分)

原因:①民主化程度不同: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民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妇女参政;中国受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北洋军阀甚至不少革命派都反对妇女参政。

②工业化程度不同: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人量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提高;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近代工业发展,妇女外出工作较少,经济地位不高。

③民主思想传播程度和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英国的启蒙思想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妇女受教育较为普及:中国受封建思想影响,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不够广泛,妇女受教育人数较少。(9分)

(3)趋势: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2分)

原因:①政治: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

②经济:一五计划和三人改造,妇女走上上作岗位,经济地位提高。(6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可以得出:妇女深受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毒害;妇女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和材料二“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可以得出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中英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表格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因:①政治: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②经济:一五计划和三人改造,妇女走上上作岗位,经济地位提高。(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689年《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什么明显不同?(5分)

(2)材料二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5分)

(3)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什么进步性或局限性?(5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强调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的圣裁,同国王抗辩;材料二则以明确的条文限

制国王的权力。(5分)(2)主要精神是限制国王的权力;目的是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依

据和保障。(5分)(3)材料一强调国会的法院颁布法律是经国王授权并同意的,任何人

必须遵守,而材料二则更进步强调法律由立法机构制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

的实施。(5分)

材料一反映了议会得权力来源于国王,而材料二反映了限制国王的权力,以法律形式确保议会的权力。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是从人治到法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作为世界最早步入工业时代的国家,英国的发展经历以及经验,值得重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 《世界文明史》中册

材料三:当经济史上的事件和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四: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地受到侵蚀……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确立起来。                          

━━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民主是由哪些制度来保障的?

(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指出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

(3) 材料三说阿克莱特是经济史上“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你认为,与他同时代的人中,谁可与之并列乃至超过他?理由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原则(制度)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5)从面积不大的岛国到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的发展之路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请依据本题材料,从制度的层面略加说明?

正确答案

(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等。(答出其中的两点就可)。

(2)发明水力纺纱机;首创工厂制。

(3)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将人类带入“蒸汽机时代”。

(4)①从宣扬和实施垄断贸易原则(制度)转变为宣扬和实施“自由贸易”(制度);②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其它国家无法与之竞争。

(5)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是国家崛起的关键。;英国正是通过君主立宪制、工厂制和自由贸易制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

第一问注意题目制度保障。从材料中议会、辉格党和托利党、《权利法案》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答案。第二问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阿克莱特的发明成就。第三问结合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来思考。第四问第(1)问根据材料来回答,第(2)问结合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来组织答案。第五问综合材料,提炼信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14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国和西方都经历了君主专制加强和民主主义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史实,从明清(前期)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3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对封建主割据状态不满,他们要求统一国内市场,要求税制统一、货币统一,要求贸易安全、贸易自由。专制王权在这一时期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王权兴起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也就形成了。在当时,这是一种进步。随着专制王权的加强,庞大的官僚机构的形成,开支和战争费用的不断增加,专制王权的赋税压榨变得更加沉重。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裂痕扩大了。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力,而不再容忍王权的专制和暴虐。资产阶级的这些要求通过思想家们表达出来,这些思想的影响力在当时远远超过了有关经济政策的争论。             

——摘编自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

(2)根据材料一,分析君主专制对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3分)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2分)

材料二  在15—17世纪的英国历史进程中,有三条线交织凸现出来,把英国决然地引入近代社会。这三条线是:

一、从13世纪的“大宪章”开始,国王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已逐步成熟,英国革命至17世纪已是“水到渠成”。

二、自由贸易具有突破封建樊篱的明显特征,尤其是海外贸易快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繁荣,使私人财产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英国反极权主义的思想倾向……本质上是一种对极权制的“抗议”,它非常普遍地唤醒了各阶层人民的自我觉醒意识。

——《冷眼向洋》上卷

(3)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民主政体率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原因: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制度,清朝建立军机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分)

(2)消除封建割据势力,形成民族国家;促成了统一国内市场和统一的经济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3分)

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王权的经济剥削;要求获得政治权力。(2分)

(3) 原因:“大宪章”颁布之后,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商品经济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个人意识的觉醒。(3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实际上考的是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制度,清朝建立军机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正是因为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才导致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2)材料题关键是要依据材料来作答。根据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的市场,需要民族国家,但是封建割据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阻碍,才使得要推翻君主专制。(3)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讲了民主政体在英国建立的原因:“大宪章”颁布之后,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商品经济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点评:近代,中国依然走在封建专制的老路上,却越来越严重;西方却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打破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近代制度率先在英国建立。解答此题要有这样的思维,都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去思考比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689年《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什么明显不同?(5分)

(2)材料二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5分)

(3)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什么进步性或局限性?(5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强调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的圣裁,同国王抗辩;材料二则以明确的条文限

制国王的权力。(5分)(2)主要精神是限制国王的权力;目的是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依

据和保障。(5分)(3)材料一强调国会的法院颁布法律是经国王授权并同意的,任何人

必须遵守,而材料二则更进步强调法律由立法机构制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

的实施。(5分)

材料一反映了议会得权力来源于国王,而材料二反映了限制国王的权力,以法律形式确保议会的权力。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是从人治到法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英法确立资本主义代议政体都经历了

曲折反复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 法国媒体每当提到总统的时候,从来不用“法国总统”这个称号,更不会说“我国总统”或“国家总统”,而总是要不厌其烦地说:“共和国总统”(President de la Republique)。每次共和国总统对国民发表正式讲话,在结尾的时候必定要喊两句口号,一句是“法兰西万岁”(Vive la France),另外一句就是“共和国万岁”(Vive la Republique),把共和国政体与法兰西民族等量齐观。法国人珍惜共和国的观念,是因为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请回答:

(1) 英法代议制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6分)

(2) 英法两国的政体形式分别是什么?(6分)

(3) 你从英法确立代议制的艰难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正确答案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6分)

(2)形式: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共和制。(6分)

(3)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说明了历史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新的制度必然能取代旧制度。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将其斗争成果制度化和法律化。(6分)

试题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多数确立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

依据材料一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线图,及材料二中“把共和国政体与法兰西民族等量齐观。法国人珍惜共和国的观念,是因为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反映出代议制确立过程的曲折性和艰巨性;结合所学知识,代议制最终的确立是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体现了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将其斗争成果制度化和法律化。

下一知识点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