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指出,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主要就是因为它从实质上贯彻了卢梭主义的人民主权观念,而这种民主实践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对‘平等’原则的落实。……以至于到后来连反民主的独裁者都不得不通过公民投票之类的程式来攫取权力……”。

请回答:

(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二个法律性文献有何本质一致性?(6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主政治实践过程与英国、美国相比突出特点是什么?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正确答案

(12分)

(1)6分 共同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

一致性: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反应了本国人民反对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

(2)6分   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残酷性和反复性。

根本原因是一方面封建势力强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体制需要借鉴,更需要结合国情进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6分)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以来美国是如何实现制度创新,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14分)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借鉴美国联邦宪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材料三的观点,说明这一借鉴为什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8分)

正确答案

(1)《权利法案》(2分)。

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继承和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2分)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2分)

(2)政治制度创新: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4分)

经济体制创新: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分)

影响:确立和保障了民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分)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

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专制传统和思想深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使得这种政体缺乏必要的条件,(6分,每点2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得6分)

试题分析:第(1)问;前半问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回答即可;后半问既要结合材料“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2)问;主要应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回答,政治方面联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方面主要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其意义也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考虑;第(3)问;联系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主要模仿西方的是辛亥革命,在革命中颁布的《临时约法》即是最明显的例子;其失败原因要学会知识迁移主要参考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点评: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又称为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按照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机构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依据国家权力中心的差异,君主立宪制可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可分为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议会一般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有些国家实行两院制。上院,即参议院,有的是贵族院、联邦院,各国上院产生的方式不同:英国上院议员在1999年改革前根本不经过选举,均由贵族担任,美国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法国的参议院由省、市议会的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下 院,又称众议院、平民院、国民议会等,通常由选举的代表组成。当代西方,联邦制国家一般都实行两院制。

材料三 西方议会拥有立法权、通过国家预算权和监督权等权力。议会决定事项如法案或其他议案,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由于议员的职责是具体行使议会的职权,这就要求议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立法知识和能力,具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经验。过去,有些西方国家在议会至上的思想支配下,赋予议会很大权力,英国曾有“议会万能”之说,认为议会“除了不能把女人变成男人和把男人变成女人外,在法律上什么都能做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美、德三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3分)

(2)材料三中英国的“议会万能”之说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有人认为美国的政体比英国的政体更先进。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3分)

(2)不对。理由: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的确突出,但也不是万能的,它的权力会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和限制。(3分)

(3)答案一:不对。理由:英美两国政体是由两国的国情决定的,实质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二:正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保留了君主。美国是全新的民主共和制,其分权和制衡比英国更典型、更彻底,影响更深远。

试题分析:(1)这一题材料提供的是有关代议制的含义及与代议制相关的一般知识,指出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要求回答不同的代议制政体形式,只要将教材所学美、英、德三国的政体形式迁移过来即可。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2)这一题是对英国代议制下议会权力大小的一个评价,材料提供的观点认为“议会万能”之说是在强调议会的权力很大,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其实在代议制下,应该没有了绝对的权力,所以这种观点应该是不对的,至少议会是民选的,它的权力和行动应该受到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与限制。

(3)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无论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均可,关键是要对所选观点进行史论结合的论证,做到论从史出,所以是在考查考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的能力。如果认为这种观点不对,要谈到代议制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应该取决于国情,而且本质是一样的。如果选择观点正确,则要从美国没有君主,而英国保留了君主的角度来说明;另外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方面来说,美国也更典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1(13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以下是新中国民主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正确答案

(1)途径:通过思想家的著作流传。(1分)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 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四选三3分)

(2)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3分)

(3)西周:分封制 ; 秦朝:郡县制;  元朝:行省制(3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牛顿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近现代英国发展史》

材料二 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工厂法》,规定了保护童工的健康与道德法案,这被视为现代社会立法的开端。19世纪20--70年代,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工厂法》、《工会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社会法规。保护童工、女工的基本权利,并逐步发展到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等等。此后,劳动法的兴起成为各国社会立法的重要方向。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欧洲思想和文化领域有何反映?

                                                                                                                                                                 

(3)针对上述突出的社会问题,英国在社会领域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些举措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有利影响?

                                                                                                                                                                 

正确答案

(1 )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或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牛顿的贡献促进了近代科学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大量的科技革新)。

(2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等。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在文学领域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等。

(3 )举措: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影响: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材料三: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5分)

(3)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3分)

(4)根据上述回答和所学知识,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全新政体: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2分)创新: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民主共和制).(2分)

⑵“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2分,其它大意相同酌情给分)

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总统是美国政府的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3分)

(3)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和首相;皇帝有权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议会无足轻重,它只是给德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3分)

(4)政治民主化 (2分)

试题分析:

(1)在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由于国情的差异,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的创新指的是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2)材料二中布什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反映了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联系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指出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3)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含义是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浓厚的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度。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具体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政治民主化。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的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材料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2分)

(2)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主制度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问题:(14分)

(1)简要解释材料一中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4分)

(2)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4分)

(3)依据材料二,法国在19世纪面临怎样的“双重革命”?请对“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做出解释。(6分)

正确答案

(1)美国革命要解决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2分)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一样,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2分)

(2)法国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拿破仑法典》的颁布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2分);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推行《拿破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拿破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编撰新法典的蓝本。(2分)

(3)“双重革命”是指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即在巩固和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同时完成工业革命(2分)。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最终建立(2分);1870年,法国工业化基本完成,进入工业社会。(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是怎样确立的?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全新的政体”?用史实说明,和英国的新制度相比,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10分)

(2)有人说,法国是资产阶级“政府体制的试验场”,在《人权宣言》发表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孟德斯鸠等“政府体制设计家”们所能想到的或没能想的政体几乎都在法国出现过。请至少举出《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曾出现的三种资产阶级政体及政权名称,并说明法国最终通过什么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4分)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革命理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怎样的革命实践?(4分)为了维护革命实践的胜利成果,革命党人在法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4分)

从政体结构来看,孙中山理想的国家政权更接近以上那一国家的体制?(2分)

正确答案

(1)怎样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3分)

原因:君主立宪制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和法律的制约,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3分)

说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得到较好的贯彻。《1787年宪法》规定,政府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三个权力部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国会可以2/3多数票再次通过被总统否决的议案;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4分)

(2)举例:1791年建立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75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任3点即得3分) 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2分)

(3)实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4分)制订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利。(3分)更接近法国的体制。(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3月,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拨款法案的政治前提及其意义。(5分)

材料二:第一条第七款:“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可以如对其它议案一样,提出或同意修正案。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后进行复议。”

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和货物税,以偿竹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

第九款:“除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报告和账目,应随时予以公布。”

——《美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宪法中关于国会财政权的规定。这些条款体现了美国宪法中哪些重要的政治原则?(5分)

材料三:(美国)1939年的第一项重组计划就是将预算局(简称BOB)从财政部转移到总统的行政办公室,第8248号行政命令明确规定了预算局的责任,协助总统准备预算和监督与控制预算的管理成为其主要职责。

——徐红:《论英美议会财政权成长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权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3分)

(4)综合以上材料,从近代西方国家财政权变迁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正确答案

(1)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限制了王权;议会的权力扩大)。(2分)

意义:限制国王的权力,强化议会的财政(行政)权,实现权力(由国王)向议会的转移。(3分)

(2)规定:征税(税收立法)权属于国会;规定财政开支的用途;国会监督联邦政府的一切财政活动。(3分)

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宪政)原则。(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变化:行政部门的财政权力有所扩展。(2分)

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939年世界大战爆发,助长了行政部门财政权力的扩展。(3分)

(4)认识:财政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财政要服务于公共需要;不同的财政制度是各国国情和历史的产物。(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第(1)问,依据材料“1689年3月,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即议会限制了王权;议会的权力扩大,就权利的转移归纳其意义即可;第(2)问,结合第八、九条内容归纳国会的财权,即征税权属于国会、规定财政开支的用途、联邦政府的一切财政活动受国会监督;就此可以归纳出其体现的原则,如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等原则;第(3)问,解答本题需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归纳,当时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再加后来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等都促使了行政部门财权的扩大;第(4)问,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紧扣“西方国家财政权变迁”,并以此为中心归纳,可以从制度化、法制化以及制定政策需要结合不同的国情等。

下一知识点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