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从A、B两模块中选定一个模块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模块评分,本题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8分,共12分。

A、(选修模块3—4)

小题1:图中所示是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一物体表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的物体,C为单色入射光。如要说明能检查平面平整程度的道理,则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光学概念?(   )

小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小题3: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 s,P点也开始振动,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正确答案

小题1:A

小题2:CD

小题3:34cm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白光照射双缝,在屏幕中央将出现________色明纹,两旁为________色条纹。

正确答案

白、彩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照相机(或其他光学元件)所拍摄(或看到)的自然景物,应尽量接近于人眼直接看到的情况.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照相机镜头应该使绿光透射强度大于其他单色光,即

在玻璃表面涂上一层氟化镁透明薄膜,入射光垂直照射。薄膜厚度一定时可起增透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C

要使绿光经增透膜后的反射部分减弱,就得使其经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线相互抵消,由干涉出现暗条纹的条件可知,两列反射光波的波程差应恰为绿光的半波长(此时光在增透膜中传播)的奇数倍,最小应为半波长,即薄膜厚度的当2倍等于绿的半波长,由此可知,不同的光所需要的增透膜的厚度是不同的。故选A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频率为的单色光从投射到屏上,并且振动相同。若屏上的点P到与P到的路程差为,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设O为到路程相等的点,则PO间有几条暗纹?几条亮纹?

正确答案

PO间有6条暗纹,有5条亮纹(不包含P、O两点)

由公式得,满足产生亮纹的条件,则P点将出现亮纹;又由解得k =6,可判断PO间有6条暗纹,有5条亮纹(不包含P、O两点)先算出光的波长,由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判断P点应出现亮条纹;又由解得k的值,再判断PO间亮纹和暗条纹数。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装置的示意图,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可见光激光束垂直照射双缝,观察到图中O点处是亮条纹,P点处是O点上方的第二条亮条纹,这表明P点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之差等于2λ1.现改用波长为λ2的单色可见光激光束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处变为暗条纹.已知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3.9×1014Hz~7.5×1014Hz.则下面关于λ1与λ2的关系的说法中可能正确是

正确答案

BC

已知,形成暗条纹的条件是,(n=0,1,2,……)当n=0,2,3,5时,可分别解出上面4种结果.但可见光的波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关系是接近2倍,但决不可能超过2倍,因此选项AD不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厚为d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的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设每张纸片厚度为x,平板玻璃左端离纸片距离为L,现若将频率为的可见光垂直入射到图1装置后,相邻两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正确答案

L/4x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滑的装置,a是一块标准样板,b是待检验的厚玻璃,c是很薄的垫块,将标准样板与待检验的玻璃之间形成一个很薄的楔形空气薄膜,所用的单色光是用普通光加滤光片产生的.试说明利用此法的原理.

正确答案

单色光射入标准样板后,在标准样板的下表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光在被检验玻璃板的上表面再一次发生反射现象;a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与b的上表面的反射光在a的下表面相遇发生干涉现象,形成干涉条纹.如果待检验的玻璃板的上表面平滑,则发生干涉现象所利用的薄膜厚度均匀增加,所形成的干涉条纹是一系列平行的、等间距的直线;如果被检验的玻璃板上表面有凸起或凹陷,则发生干涉现象所利用的空气薄膜的厚度不再是均匀增加,因而所形成的干涉条纹亦不再是平行的直线.由于同一级干涉条纹的所在处的膜的厚度相同,所以:若被检验的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有一凹陷,则在其上方的干涉条纹将向低级条纹弯曲;若被检验的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有一凸起,则在其上方的干涉条纹将向高级条纹弯曲.其图样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

  a是一块“标准样板”,其两面均可看做是“绝对平滑”;光的干涉现象是指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时发生的叠加现象,其结果是能够看到稳定的干涉条纹.

  对于干涉明条纹而言,光程差应满足:2d=kλ;

  对于干涉暗条纹而言,光程差应满足:2d=(k+1)λ/2,以上两式中,d是指发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在介质中所通过的路程的差值,λ是指发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在介质中的波长,k的取值为:k=0,1,2…

  本题中,发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为a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与b的上表面的反射光在a的下表面相遇,发生干涉现象;发生干涉现象的“薄膜”为a、b之间的空气膜,这是解决本题的基础.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之差为1.5μm,若用频率为 Hz的单色光照射双缝,该点处于_____条纹.

正确答案

单色光的波长,波程差为1.5μm,是半波长的5倍,即半波长的奇数倍,故该点处于暗条纹

故答案为:暗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为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已知SS1=SS2。当Sλ=0.6μm的单色光源时,恰在屏上P点处形成第三级暗条纹,则S1S2P点的路程差△s=       m;当S换用另一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恰形成第三级亮条纹(中央亮纹为第0级亮条纹),则这一光源的波长λ=         m

正确答案

1.5×10-6  5×10-7

由公式△s=(2n-1)  n=3  s=1.5×10-6                                      

有公式△s=nλ  当n=3时 λ= 5×10-7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氦氖激光器作光源,其发出的红光频率为4.74×Hz,从双缝射出的光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它们到达光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2 531.6 nm.那么该点将出现怎样的干涉图样?

正确答案

红色的明条纹

本题考查双缝干涉实验中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根据光波的速度公式cf

有λ=m

="0.632" 9×m="632.9" nm

光的路程差跟红光波长之比为

n==4

即路程差为红光波长的整数倍.因此,两束红光在该点振动加强,出现红色的明条纹.

下一知识点 : 光的衍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波的干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