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 ]

A太阳光照射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

B雨后天边出现彩虹

C早晨东方天边出现红色朝霞

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出现彩色花纹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

B如果做振动的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C变化的电场周围不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D狭义相论认为:在惯性参照系中,光速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无关

正确答案

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

A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由于光的衍射造成的

B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泊松亮斑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D机械波和电磁波一样从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短

正确答案

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单色光照射双缝,双缝间距等于0.06cm,缝到屏的距离为1.5m,若测得屏上7条亮条纹之间相距9.0mm,则此单色光的波长是多少?

正确答案

根据干涉条纹宽度公式:△x=λ;

△x=9.0mm×=1.5×10-3m.

用△x=1.5×10-3m

及d=0.06cm=0.06×10-2m,l=1.5m,

代入λ=d

可得:λ=6×10-7m.

答:单色光的波长是6×10-7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图上画 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Δx的表达式。

正确答案

解:(1)如图所示

(2)

因为d=2a,所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屏上O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相等。当用波长为0.75μm的单色光照射时,P是位于O上方的第二条亮纹位置,若换用波长为0.6μm的单色光做实验,P处是亮纹还是暗纹?在OP之间共有几条暗纹?

正确答案

解:当用波长为λ1=0.75μm的单色光时P为O上方第二条亮纹,所以P到双缝S1、S2的距离差△r=2λ1=2×0.75μm=1.5μm

改用λ2=0.6μm的单色光时,路程差△r=λ2,所以P为暗纹

从O到P路程差由零逐渐增大,必有路程差为λ2的两点,即OP之间还有两条暗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知SS1=SS2,且S1、S2到光屏上P点的路程差△s=1.5×10-6 m,当S为λ=0.6μm的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将形成_______条纹;当S为λ=0.5μm的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将形成_______条纹。(填“明”或“暗”)

正确答案

暗,明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m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____________(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7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_____________(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正确答案

暗条纹,变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发生干涉时,若两列波的波峰在某质点P位置相遇,则有()

A质点P的振动始终加强,P点振幅最大

B质点P的振动始终加强,P点位移始终最大

C质点P的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振幅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D质点P的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因为P点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选做题,选修3-4)

(1)下列现象体现光的波动性的是

[ ]

A2011年6月16日傍晚在安徽黄山出现了海市蜃楼景观

B雨后柏油马路上的油膜在太阳光照射下呈现彩色

C光的偏振现象

D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呈圆形

正确答案

B,C
下一知识点 : 光的衍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波的干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