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
- 共848题
以下哪种能源是由消耗其他能源产生的二次能源(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二次能源是由其他能源产生的,而电能是消耗其他能而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个实心的大铝球加热到某温度t,然后把它放在结冰的湖面上(冰层足够厚),铝球便逐渐陷入冰内.当铝球不再下陷时,测出球的最低点陷入冰中的深度h.将铝球加热到不同的温度,重复上述实验8次,最终得到如下数据:
已知铝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3倍,设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及湖面冰的温度均为 0℃.已知此情况下,冰的熔解热λ=3.34×105J/kg.
(1)试采用以上某些数据估算铝的比热c.
(2)对未被你采用的实验数据,试说明不采用的原因,并作出解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铝球放热,使冰熔化.设当铝球的温度为t0时,能熔化冰的最大体积恰与半个铝球的体积相等,即铝球的最低点下陷的深度h与球的半径R相等.当热铝球的温度t>t0时,铝球最低点下陷的深度h>R,熔化的冰的体积等于一个圆柱体的体积与半个铝球的体积之和,如图1所示.
设铝的密度为ρAl,比热为c,冰的密度为ρ,熔解热为λ,则铝球的温度从t℃降到0℃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①
熔化的冰吸收的热量…②
假设不计铝球使冰熔化过程中向外界散失的热量,则有Q1=Q2…③
解得…④
即h与t成线形关系.此式只对t>t0时成立.将表中数据画在h~t图中,得第1,2,…,8次实验对应的点A、B、…、H.数据点B、C、D、E、F五点可拟合成一直线,如图预解18-6-2所示.此直线应与④式一致.这样,在此直线上任取两点的数据,代人④式,再解联立方程,即可求出比热c的值.例如,在直线上取相距较远的横坐标为8和100的两点X1和X2,它们的坐标由图2可读得为X1(8.0,5.0)X2(100,16.7)
将此数据及λ的值代入④式,消去R,得
c=8.6×102J/kg•°C…⑤
2.在本题作的图2中,第1,7,8次实验的数据对应的点偏离直线较远,未被采用.这三个实验数据在h~t图上的点即A、G、H.A点为什么偏离直线较远?
因为当h≈R时,从④式得对应的温度t0≈65℃,④式在t>t0的条件才成立.但第一次实验时铝球的温度t1=55℃<t0,熔解的冰的体积小于半个球的体积,故④式不成立.
G、H为什么偏离直线较远?因为铝球的温度过高(120℃、140℃),使得一部分冰升华成蒸气,且因铝球与环境的温度相差较大而损失的热量较多,②③式不成立,因而④式不成立.
答:(1)铝的比热c为8.6×102J/kg•°C.
(2)见解析
串列静电加速器是加速质子、重离子进行核物理基础研究以及核技术应用研究的设备,如图是其构造示意图.S是产生负离子的装置,称为离子源;中间部分N为充有氮气的管道,通过高压装置H使其对地有5.00×106V的高压.现将氢气通人离子源S,S的作用是使氢分子变为氢原子,并使氢原子粘附上一个电子,成为带有一个电子电量的氢负离子.氢负离子(其初速度为0)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形成高速运动的氢负离子束流,氢负离子束射入管道N后将与氮气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使大部分的氢负离子失去粘附在它们上面的多余的电子而成为氢原子,又可能进一步剥离掉氢原子的电子使它成为质子.已知氮气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粒子的速度.质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由N飞向串列静电加速器的终端靶子T.试在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情况下,求质子到达T时的速度v.
电子电荷量q=1.60×10-19C,质子的静止质量m0=1.673×10-27kg.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带电粒子在静电场内从S到T的运动过程中,经历了从S到N和从N到T的两次加速,粒子带的电荷量q的大小均为1.60×10-19C,若以U 表示N 与地之间的电压,则粒子从电场获得的能量
△E=2qU (1)
质子到达T处时的质量
(2)
式中v为质子到达T时的速度.质子在S处的能量为,到达T处时具有的能量mc2,电子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相比可忽略不计,根据能量守恒有
mc2=△E+ (3)
由(1)、(2)、(3)式得
=1+
代入数据解得
v=4.34×107m/s (4)
答:质子到达T时的速度4.34×107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量耗散是指能量的可利用率越来越低,但仍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
B、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制成的,故C错误;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工程,建成后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枢纽控制流域面积1×106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6%,坝址处年平均流量为Q=4.51×1011m3.水利枢纽的主要任务包括防洪、发电、航运三方面,在发电方面,三峡电站安装水轮发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指26台发电机组同时工作时的总发电功率为P=1.82×107KW.年平均发电约为W=8.40×1010kWh,该工程将于2009年全部竣工,电站主要向华中、华东电网供电,以缓解这两个地区的供电紧张局面,阅读上述资料,解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若三峡电站上、下游水位差按H=100m计算,试推导三峡电站将水流的势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 的公式,并计算出效率η的数值.
(2)若26台发电机组全部建成并发电,要达到年发电量的要求,每台发电机组平均年发电时间t为多少天?
(3)将该电站的电能输送到华中地区,送电功率为P1=4.5×106kW,采用超高压输电,输电电压为U=500kV,而发电机输出的电压约为U0=18kV,要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小于输送电功率5%,求:发电站的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和输电线路的总电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电站能量转化效率为:…①
代入数据:≈67.1%…②
(2)据有
=
≈192.3天…③
(3)升压变压器匝数比为:=9:250…④
据P1=IU得I=9.0×103A…⑤
由…⑥
得:R=2.78Ω…⑦
答:(1)效率η 的公式为η=,效率η的数值是67.1%.
(2)要达到年发电量的要求,每台发电机组平均年发电时间t为192.3天.
(3)发电站的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9:250,输电线路的总电阻是2.78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