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 共120题
我国海洋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力度及政策不同,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沿海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28分)
材料一 图甲。
材料二 我国经济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建成或正计划筹建海上风电场(图乙)。
(1)分析材料一,海洋产业分布不均,集中程度最高的两大海洋产业是 和 。(4分)
(2)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运输业是长三角地区的优势海洋产业,试分析原因。(6分)
(3)试分析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建设海上风电场的区位优势。(8分)
(4)简述中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1)海盐业 海洋矿业 (4分)
(2)海洋交通运输业——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额大(2分)
海洋船舶工业——长三角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发达,船舶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基础好,能满足发展船舶工业的需要(4分)
(3)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岸线长,多宽阔浅滩;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沿海省市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8分)
(4)①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②提升海洋资源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③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海洋产业科技竞争力;
④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缩小沿海地区差异;
⑤加强海洋资源环境的整治与保护。
(每点2分满分10分)
试题分析:
(1)读材料一图,根据图中百分比判断,集中程度最高的两大海洋产业是海盐业,海洋矿业。
(2)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额大,促进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发达,船舶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基础好,能满足发展船舶工业的需要,海洋船舶工业具有发展的优势。
(3)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海岸线长,多宽阔浅滩,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这些发达省份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经济发达,用电量大,电力市场需求量大。
(4)海洋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资源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海洋产业科技竞争力。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缩小沿海地区差异。加强海洋资源环境的整治与保护。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长江口夏季盐度分布图(盐度单位:%)
材料二江苏盐场分布在北起苏鲁交界处,南至长江口这一斜形狭长的海岸带上。
(1)说出图中海域等盐度线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江苏盐场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等盐度线从河口地区呈舌状向外凸出,数值从近岸向外海递增。主要受径流影响。(2)海水盐度大;雨季短,多晴天;泥质海滩;地形平坦开阔。
【海洋地理】下图为某岛屿及附近海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甲处的海底地形属于 ,判断理由是 ,该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2)该海域附近有著名的大渔场,其主要成因是 。为防止渔业资源枯竭,该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该海域易发生的海洋灾害是 ,防范该海洋灾害主要对策有 。
正确答案
(1)海沟(1分) 理由:等深线密集;水深;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2分) 沿着岛屿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1分)
(2)成因: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该海域附近交汇,饵料丰富(1分) 措施:实行休渔制度;规定合理的捕捞量;防止水污染;发展海洋牧场。(3分)
(3)风暴潮(1分) 建立预警、防御体系(1分)
试题分析:
(1)从等深线数值和分布,可判断海底地形的类型,从位置看,是沿岛屿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
(2)从纬度位置分析,该渔场为日本渔场,是因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该海域附近交汇,饵料丰富;为防止渔业资源枯竭,需控制过度捕鱼现象,实行休渔制度,规定合理的捕捞量,并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3)该海洋受温带气旋的影响,多风暴潮;防御对策主要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工程措施建设防御体系。
【选修2—海洋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9月10日,我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如下图所示。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可以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主要有哪些?(6分)
(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划定后,我国可能进行开发利用。试分析在开发过程中应如何保护该区域的海洋环境?(9分)
正确答案
(1)①可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捕捞业、海产品养殖业; ②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建港口、发展海运;
③可利用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共6分)
(2)①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 ②加强污染源的控制; ③强化海洋管理,全面开展保护与修复;
④加强宣传,强化海洋环保意识等。(每点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9分)
试题分析:
(1)海洋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海中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可以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捕捞业、海产品养殖业。也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建港口、发展海运。也可以利用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等。
(2)海洋资源的开发,因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等特点,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比如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管理,全面开展保护与修复,加强宣传,强化海洋环保意识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以来,环渤海海域海冰范围迅速扩大,最大海冰覆盖范围曾达渤海面积的45%。渤海海域罕见海冰已对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二:
渤海二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图甲)。
材料三:
2010年1月27日海水分布图(图乙)。
(1)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监测发现,今年渤海海冰面积比正常年份大,其具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因海冰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洋资源利用方式所受影响较大。
(3)近年来渤海海域海平面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南向北递减,由近海向外海递增;纬度和洋流(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冷锋活动频繁(或亚洲高压势力强,冷空气的活动频繁),温度偏低;海洋运输;海洋水产养殖与
捕捞
(3)淹没沿海低地;影响港口功能的正常发挥;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的威胁;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
变坏,水位上升等(任答3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