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共2112题
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6分)
(2)从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4分)
(3)黄河下游地区的土壤盐渍化现象,旱年和涝年比较,哪种年份盐渍化在这里表现较严重?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①使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②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易发生盐碱化:③中游水库淤积,调蓄河流径流的能力降低。(6分)
(2)①生物措施:如防护林;②工程措施:如坝地。(4分)
(3)涝年。在涝年能使地下水位升高,加剧地表积盐现象。(4分)
略
阅读“机械风化示意”图(图4—27)以及图下说明。(7分)
图4--27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风化破坏作用。
分析回答:
(1)“温度变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水对岩石能起风化破坏作用?
(2分)
(3)下列地区风力风化作用最强的是( )
A.6000米以上高山 B.热带原始森林
C.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 D.寒带苔原地带
(4)参与对岩石的机械风化的因素,按作用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生物——水——温度
B.水——生物——温度
C.温度——生物——水
D.温度——水——生物
正确答案
(1)昼夜温差 冬夏温差 (2)水在低温时密度最大,冷却结冰后密度减小(冰是浮在水面上的),体积膨胀,通过冰融过程破坏岩石 (3)C (4)D
28. 考查机械风化及其影响因素。机械风化与温度变化、水、生物、大气的影响有关。一般来说,上述因素变化幅度越大的地方,风化作用也越强。
读图4-9,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看:A为 ,B为 。从地质构造看,A是 ,判断的依据是 ,B是 。
(2)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谷地 山岭 背斜 A地中心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 B地中心岩层新翼岩层老 (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久之而谷地
2. 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关系。一般地,背斜因向上拱起会形成山地,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久之则成谷地,而向斜则反之。
看下列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地质构造,C属于____________山,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属于____________谷,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属于上列_______(填字母)地形。
(2)要修隧道,若只考虑背斜或向斜的构造,应选择在______处,试分析其原因(要求:至少写两点,2分)
正确答案
(1)褶皱 断层 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 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容易被侵蚀,成山岭。 A
(2)D 背斜岩层成拱形易施工;背斜受张力不易使隧道倒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背斜不易积水,保证交通通畅
略
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
(2)图中A处的地形是__ __,成因是__ __;
B处的地形是_ __,成因是____ __。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 __处,原因是_
。
正确答案
(1) A B
(2) 山谷 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
山地 底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
(3) A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被外力侵蚀
略
读图4--41回答:(13分)
图4--41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 ,它是良好的储 构造。从地形上看,A处为 ,其成因是:a ;b 。
(2)在外力作用下,C处的 岩可转化为D处的 岩。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 ,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 ,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促使 、 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D处地层中常含有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其上覆水域往往是 资源集中分布区。
正确答案
(1)向斜 水 山岭 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断块相对上升 (2) 岩浆岩 沉积岩
(3)断层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4)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 海洋生物
29.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影响、外力作用。岩层形态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因中部受挤压,不易破坏,往往成为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诱发地震,进而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2)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 (甲、乙)处;
(3)图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
(4)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5)图2为图1中某一地区的地貌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B两地中的 地。
正确答案
(1)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2) 丁 (3)水汽输送 (4)流水侵蚀 (5)A
略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形区为 ;B地形区的地貌特征是 。
(2)黄河流经A地形时,河水与两侧地下水的关系是 ,原因是 。
(3)试用地壳运动的观点,说明A、B两地形区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在内力作用下,A、B之间的关系是 。
②在外力作用下,A、B之间的关系是 。
(4)有人计算,黄河每年向渤海输送的泥沙2000年就能填平渤海,可渤海的轮廓至今基本没有变化,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运动的 (上升或下沉)地带。
正确答案
(1)华北平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河水补给地下水 下游为“地上河”,河水水位高于潜水位
(3)①在内力作用下,华北平原不断下沉,黄土高原相对上升
②在外力作用下,黄土高原不断遭到侵蚀破坏,并在河流作用下泥沙不断搬运,遭到侵蚀搬运的黄土在华北平原进行堆积,破坏和建设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4)下沉
本题考查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能力,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区、地质作用和环境问题。从图上看,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所以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而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华北平原不断下沉,黄土高原相对上升,渤海则处于下沉阶段。
读某河流流域形势图,分析判断:
(1)图中A、B、C三处对应的河流地貌类型是:
A ,其形成原因是 。B ,C 。
(2)在河流D段处,河流的 作用减弱, 作用加强,河流在 (凸或凹)岸侵蚀,在 (凸或凹)岸堆积。
正确答案
(1)冲积扇 河流流出谷口后,地势突然趋缓、水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使泥沙逐渐堆积而成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2)下蚀 侧蚀 凹 凸
本题考查了河流在不同河段的侵蚀与堆积地貌。河流冲积扇一般形成于山前,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外的海滨地区,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从不同河段看,河流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分析河漫滩平原的形成时,把握以下过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图4—10),读图回答:
(1)从地貌形态来看,该地属于 ;从地质构造角度来看,该地属于 。判断的依据是 。
(2)这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
(3)从图中信息推测:该地可能发生过的内力作用有 。
正确答案
(1)山脊 向斜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2)向斜部位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成为山脊(或山)。
(3)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1. 考查根据等高线判地形和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一般来说,系列等高线向低值凸出的部分为山脊,岩层中老两新的为背斜,反之为向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