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为  斜,B为  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4)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

(5)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  )

正确答案

1.背斜  向斜;   2.流水  侵蚀;

3.① ②;    4.增大 滑坡 泥石流;   5.ABCD;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1)图示A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处中间岩层向下凹,为向斜;(2)向斜部位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周围部位易受流水侵蚀,而被搬运。第(3)题,由图可知,①②具有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③处是侵入岩,④是喷出岩。第(4)题,任意采伐A处的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则河流含沙量加大;且山区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5)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水土流失的结果,与土质、植被、降水等因素有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地壳中的岩石分三大类,上图中主要是                  两大类。(2分)

(2)在图例的四种岩石中,找不到化石的是        岩,广泛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的是        岩。(2分)

(3)下列地点中可能分别钻探到承压水和石油的是(2分)

正确答案

(1)沉积岩        岩浆岩(或火成岩)(2分)    (2)花岗           石灰(2分)  (3)A(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云南某中学地理活动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对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读该地水循环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一分,共12分)

(1)图中表现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①是         、②是       。该水循环的类型为             

(2)若本区大量砍伐树木,主要会对水循环    ____环节产生影响,党中央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反映了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__,丁地属于_________。

(4)若图示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图中包含的世界著名板块名称分别是:              、  _____________。

(5)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丁区域常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6)假设甲山顶部海拔为3000米,老师在上山前(海拔500m处,温度计显示22℃)提示同学们要多带一点衣服,请你应用地理学知识推测山顶处的气温可能为_____℃。

正确答案

(1)蒸发、水汽输送、海陆间循环

(2)  地表径流 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不均衡或南多北少)

(3)  向斜、断层

(4)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5)  火山喷发(地震)  台风(洪涝)

(6)7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故图示①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2)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故砍伐森林会影响径流和植物蒸腾作用。我国实施南水北调是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3)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丁处岩层断裂并错位,故判断为断层。(4)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图示的大陆板块应表示亚欧板块,而东侧的海洋板块应表示太平洋板块。(5)图示丙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丁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降水丰富,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且夏秋季节多台风。(6)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的原理,山麓与山顶的高差为2500米,故温差应为15°C,故计算山顶温度约7°C。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从图示的海陆间循环判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海陆位置判断板块位置和对地质作用的影响等内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原创)读“某地锋面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的锋面性质为      锋,乙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             

(2)实地勘测中能够在   (甲、乙、丙、丁)找到油气资源;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划分,油气资源属于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3)造成图示地区出现乙地背斜成谷、丙地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1)暖锋(暖);连续性降水(降水、阴雨)

(2)乙      ;B(非可再生资源)

(3)外力作用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锋面气团的移动方向,是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所以是暖锋。暖锋天气的降水多连续性降水天气。

(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可以找到油气资源。油气资源是矿产资源,属于B,即非可再生资源。

(3)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都是在外力作用下,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小题1:图中三大岩石分别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小题2: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三大类岩石中,从成因上看,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_________;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______________。(均填字母)

正确答案

小题1: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小题2:①上升冷却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小题3:A或C  B

小题1:A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所以是岩浆岩。B与C分别是沉积岩和变质岩。

小题2:本题考查三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关系和作用形式。

小题3: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9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处地质构造为    ,构造地貌名称为       。甲、乙两地质构造中最有可能发现油气的是     。(3分)

(2)乙处成谷的原因为                                 。(2分)乙处在流水溶蚀作用下,最易形成         地貌。(1分)

(3)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是什么?(至少两点)

                                、                        。(2分)

(4)据图判断①处岩石为         (根据岩石成因),①、②岩层的形成年代①   ②(早于或晚于)。(2分)

正确答案

(1)向斜(1分),山地(1分),乙(1分)

(2)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1分),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1分)

(3)丙地位于向斜槽部,岩层下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质,由于水的溶蚀作用,地质不稳定(两点即可得2分);喀斯特(1分)

(4)岩浆岩(或侵入岩)(1分),晚于(1分)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质作用。

(1)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图示甲处地貌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岭。向斜储水,背斜储油。

(2)乙处地质构造为背斜,主要从外力侵蚀对当地地貌的影响分析。乙处石灰岩广布,经长期的流水侵蚀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3)丙处为向斜建隧道易塌方,且向斜槽部储水,建隧道容易透水。图示①岩层破坏了沉积岩层,故判断为岩浆岩;而②沉积岩层未被破坏,故判断②在①之后形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说明图中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2分)

(2)图中地质构造,乙为_______,丙为________ 。(2分)

(3)简要分析丁处地形的形成过程。(4分)

正确答案

(1)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成因: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2分)

(2)背斜 断层 (2分)

(3)沉积物在丁处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两翼岩石被侵蚀掉后,反而形成图示山岭。(4分)

试题分析:

(1)图中显示的为峰丛(众多的小山峰——石林),是由于酸性的流水流经石灰岩分布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分布较广。

(2)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丁处岩层向下凹,为向斜。

(3)丁处为山岭,地质构造为向斜,早期沉积物在此堆积,固结形成沉积岩,后因地壳运动挤压作用形成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两翼岩石被侵蚀掉后,反而形成图示山岭。可用多本书本(代表多个岩层)模仿向斜和背斜的形成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读“地质剖面图”

(1)填写下列地质构造名称:C             D         

(2)寻找石油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       处。

该地区,背斜处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2分);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2分)。

(4)下列与图中B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双选)(2分)

正确答案

(1)向斜,背斜

(2)D,C

(3)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4)AC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1)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D处中间岩

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2)“背斜储油,向斜储水”。(3)D处为背斜,形成

的地貌为山谷。背斜形成初期,应形成山,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侵蚀而成谷,从外

力侵蚀角度分析。C处为向斜,地貌为山。向斜形成初期应形成山谷,但经过长

期外力作用而形成山,故从外力角度分析。(4)B处为地堑,形成谷地或盆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10分)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C处在地貌上是              , 形成的原因是                                                          

D处在地貌是        ,形成的原因是                                 

(3)图中A处地质构造是            ,B处在地貌上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和                 。

正确答案

(1)D  C

(2)山地 槽部受挤压,不易受外力侵蚀   

谷地  顶部受张力,易受外力侵蚀

(3)地垒   谷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就地表形态来说,乙地是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甲、乙两地中的_______开采;若该地区含有化石,则A、B两地中,_______地可能找到。

(3) 根据岩石成因分类,C处形成的岩石属于_______(类),代表岩石是______________。

(4)岩层A与B形成的早晚顺序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向斜  背斜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风化侵蚀(2分)

(2)乙    A

(3) 侵入岩     花岗岩

(4)A早于

试题解析:

(1)考查地质构造,根据岩层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成山;向斜向下凹,成谷,故图中甲为向斜,乙为背斜;但,背斜顶部受张力的影响,岩石破碎,在由于外力作用下,易侵蚀成谷,而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在外力作用下,易形成山地。

(2)考查地质构造的应用,背斜储石油和天然气,向斜储水;化石是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不断沉积演变而来,故化石形成在沉积岩中,只能在A地找,B地位岩浆岩。

(3)图中A岩石成层理结构,为沉积岩,B、C是地下岩浆不断侵入沉积岩冷却形成,为岩浆岩,又分,喷出地表的为喷出岩,代表为玄武岩;侵入地下的为侵入岩,代表为花岗岩。

(4)图中A岩石成层理结构,为沉积岩,地下岩浆不断侵入沉积岩冷却形成,为侵入岩,使得岩层不完整。故A形成早,B形成晚。

下一知识点 : 山地的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