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从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在涉及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队、警察和军事官员3000多人次。

——沈国放《我们为和平而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什么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其他两项重大外交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扼要介绍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宗旨以及主要的外交政策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的建交。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不结盟外交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1月和1950年1月,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1951年11月,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此后,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材料二:1961——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下表)。

材料三: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在踢山姆大叔一脚”。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一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要求:驱逐蒋介石集团在联合国的席位,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美国采取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阻挠联合国讨论新中国的代表权问题。

(2)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亚非拉国家日益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3)说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世界多数国家都承认新中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联合国日益摆脱美国的操纵和控制,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美国图谋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最终失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果为例,谈谈你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外交成果: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材料二 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它们害怕投票赞成接蚋中华人民共和图会受到我们的某种处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它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基辛格所说的“阿尔巴尼亚提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决了这一争论。影响;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阿尔巴尼亚提案”是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们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援助。我国对外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从1963年开始,比例逐年提高……1971——1975年,中国对外援助支出猛增,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5.88%……1973年已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张淑贞《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援助若干鲜为人知的史实》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表示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优化对非援助结构……中国愿意和非洲国家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提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鼓励更多企业赴非洲投资,……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进一步加强农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教育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推断“受援国”的主要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我国开展对外援助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新形势下我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对外援助应遵循哪些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受援国: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受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消极方面: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2)变化:对外援助形式由单一到日益多样化(由单纯的经济援助到注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忽视国家经济利益到兼顾受援国与我国双方的经济利益。原则:注重国家利益;量力而行;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等。

下一知识点 : 中美邦交正常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