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6.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学科网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学科网扩大用地规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    )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城市化水平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7.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学科网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28.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 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 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9.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中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图中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9.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材料二

某大型末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

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材料四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浓郁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过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五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推进,以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耕地,淡水等资源性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资、农机、土地和用工等农业生产成本加速上涨。同时,部分农产品卖难买贵,价格波动大,质量安全问题濒发,给农户和消费者造成了损失。

材料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跟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1) 分别归纳图15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2) 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有点。

正确答案

(1)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1.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平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回答11~12题。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下一知识点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