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可持续”发展
- 共67题
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思想道德教育的加强。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可持续发展伦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2)①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能减排,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自古以来.每一次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l)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6分)
(2)有人认为’‘科学上能做到的,就不应禁止”。请从科技伦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4分)
正确答案
(l)①科技进步涵养着人们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类崇高的美德。
②科技进步涵养着人们的道德情操,促使道德观念发生积极的变化。③科技进步拓宽了道德调整的领域,创造出新的道德生活内容。
(2)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一个与价值、伦理密切相关的向题。科技活动必须遵守无害原则并与人类的福祉相结合。
②科学上能做到、又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和科技伦理基本原则的,就不应当禁止;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可能导致人类灾难的,即使科学上能做到,也必须禁止。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明白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发展的积极作用,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就可做好第(1)问。第(2)问实质考查科技伦理应坚持的原则知识。本问要求学生具有辩证思维,对“科学上能做到的,就不应禁止”这一观点全面、辩证的分析。科技活动必须遵守无害原则并与人类的福祉相结合。只要科技活动能坚持这一原则的,就不应当禁止。只要不坚持这一原则,即使科学上能做到,也必须禁止。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大为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发展成一个关心他人的爱心符号。无独有偶,济南的“雨点”爱心行动也感染了好多人……
(1)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道德榜样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2分)
(2)简要说明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与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
正确答案
(1)道德榜样的优秀人格与高贵品质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容易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榜样是实践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先进的道德要求,人们容易对其产生认同感,并通过对比看到自身差距,努力做道德模范做的事,努力做到的模范这样的人;道德模范的优秀人格和高尚品质容易感染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2)①发挥道德榜样作用,可以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促使公民道德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②以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发挥道德榜样作用,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发挥道德榜样作用,有肋于确立与社会±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题以“微尘”爱心群体队伍的扩大这一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1)问时,可以从树立道德榜样的重要性角度回答,这一问是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很关键。第(2)问考查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与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出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与构建社会诚信机制的关系;然后分析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角度思考即可。注意理清本题的思路和课本基础知识相结合。
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发起成立了“丛飞爱心社”并担任社长,积极组织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活动。为了给山区的孩子辅导功课,她每回都要换乘两次车,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侯海燕曾说过:用无私和真情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虽然累,心却快乐。
(1)据材料,指出社会公德所调整的关系。
(2)据材料,说明怎样提高个人的社会公德修养。
正确答案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①要加强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学习;②要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③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④要长期坚持,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本题考查社会公德的相关知识。第(1)问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作答。不要盲目照搬教材内容。材料主要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并没有体现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对教材知识的合理运用。第(2)问主要考查如何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修养。要注意设问的限定信息“个人”,因此要从遵守社会公德基本规范、注重脚踏实地、践行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等角度组织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又不断曝出部分官员“微博约会门”、“裸聊门”和“开房门”等不检点行为。
(1)上述现象反映了职业道德中的什么问题?(2分)
(2)运用职业道德的知识回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8分)
正确答案
(1)职业道德缺失。(近来发生了一些践踏职业道德的现象。)
(2)端正职业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习职业道德知识;自觉践行职业道德。
本题以社会上出现的违背职业道德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1)问时,可以从职业道德缺失角度回答,第(2)问从怎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角度思考即可。主要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