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①上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材料二 1632年,俄籍荷兰人维纽斯经沙皇特许而建立的土拉水力炼铁场,是俄国最早的手工工场。随后,在莫斯科、土拉等地兴建了铸铜、玻璃、造纸、制革等手工工场。     

材料三 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商人的势力和社会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他们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物,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但在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农奴制不断强化的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仍很缓慢。     

材料四 18世纪中期,俄国的手工工场大量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1)根据材料分析俄国17-18世纪的社会性质。

                                                                                                                                                                   

(2)根据材料三分析俄国商人的社会地位。  

                                                                                                                                                                   

(3)当时俄国的手工工场与西欧的手工工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判断,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4)从材料二看,17世纪俄国社会生产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封建落后的农奴国家。

(2)商人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物,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这说明商人和贵族一样,是俄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3)俄国手工工场的劳动者大多是农奴,西欧手工工场使用的是自由的雇佣劳动力。落后的农奴制度。

(4)手工工场的出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象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1)《人民的英国史》的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通过材料三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原因: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不赞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英俄在欧洲特别是在土耳其的扩张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俄国失败。影响:俄国被迫退出了比萨拉比亚的一部分地区及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加剧了俄国农奴制危机,成为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3)农奴制盛行造成了俄国的落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上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感谢也可)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仍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的角度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克里米亚战争

图二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图三  俄国贵族在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二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 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图一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危机,图二反映的是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经济落后,它们引发图三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2)说明:俄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

(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奴制。

(2)批判的,农奴制是极其落后、残酷的制度。

(3)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拥有财产、改变职业、参加选举的权利(或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请回答:

(1)材料中“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6分)

(3)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三国的改革对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3分)

(2)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2分)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2分)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2分)

(3)障碍: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日本,幕府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中国,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3分 )影响: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政体;中国,加深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即可判断出指的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根据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并结合教材关于农奴制改革的基础知识即可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

(3)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对比性学习的习惯。考查的属于教材的原文内容,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即可回答出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及其对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6分)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不同: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

解答第(1)问,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国家的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日本则更侧重学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回答第(2)问,把三个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俄国农奴制于17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缴纳赋税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 ]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