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诉讼
- 共529题
下列对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A.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民事执行中不能进行调解
B.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处分自己的民事诉讼权利,也可以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
C.当事人提交书面的答辩状并不是辩论的形式
D.对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完全一致,但却是相对应的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民事诉讼法》第9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A项正确。 《民事诉讼法》第13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B项正确。 第12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注意当事人提交书面的答辩状也是辩论的形式。 第5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本条第2款才是对等原则的真实含义。
由于某化工厂长期排污,该厂周边方圆一公里内的庄稼蔬菜生长不良、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河塘鱼类无法繁衍,该地域内三个村庄几年来多人患有罕见的严重疾病。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受害的三个村的村委会和受害村民有权对该厂提起民事诉讼
B.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诉讼的时效为3年
C.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公平责任原则
D.环境污染致害的因果关系证明,受害方不负举证责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点] 环境民事责任
[详解]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B项说法正确。一般的民事诉讼,由原告负举证责任,但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主要由被告负举证责任。《民诉意见》第74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可见,在环境民事诉讼中,原告只需提供被告侵权的基本事实,而被告则负主要的举证责任。故D项说法。选项A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争议,即村委会是否有权作为民事诉讼的主体参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一般认为,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只能管理组织内部事务,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村委会经常作为诉讼主体出现。公平责任原则是我国《民法通则》所确立的一项特殊归责原则,然而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民事责任确立的原则应当归类为严格责任原则,即侵权方是否有过错不影响侵权行为的构成。故C项说法错误,是本题的正确选项。
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是( )。
A.残疾人
B.民事诉讼的困难公民
C.刑事案件的原告
D.经济困难的公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经济困难的公民,故D项正确。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限不包括下列哪些期间
A.公告期间
B.鉴定期间
C.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期间
D.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权争议期间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民事诉讼法》关于审判期限的规定有:(1)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2)第146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3)第15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而关于审限的计算,《民诉意见》第164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的审限,是指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本题还是直接考法条的题,很简单,答案为ABCD。
关于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分子非法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B.因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C.依法判决后,查明被告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D.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据此A项是错误的,B项是正确的。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法判决后,查明被告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或者终结执行。所以C项是正确的。第四条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所以D项是正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