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A原子核外仅有1个电子,B、C元素的最高价依次+4、+5,D元素常显-2价,已知B、C、D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

(1)按要求写出:A元素符号______,B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C单质分子的电子式______.

(2)X、Y、Z、W四种化合物均含上述四种元素,且都属于盐,其中X、Y、Z三种化合物分子式中都只含一个B原子,X和Y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但X的阴离子比Y阴离子少一个D原子;Z和W的阴离子都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W中含有两个B原子.

①写出Z、W的化学式,Z为______,W为______.

②写出Y的溶液与过量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A原子核外仅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B、C、D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则B、C、D都有2个电子层,B、C元素的最高价依次+4、+5,D元素常显-2价,则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碳元素,原子有2的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为氮元素,单质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H;

(2)X、Y、Z、W四种化合物均含上述四种元素,且都属于盐,盐含有铵根离子及碳元素形成的酸根,其中X、Y、Z三种化合物分子式中都只含一个B原子,X和Y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但X的阴离子比Y阴离子少一个D原子,则X为为HCOONH4,Y为NH4HCO3;Z和W的阴离子都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W中含有两个B原子,

则Z为(NH42CO3,W为(NH42C2O4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Z为(NH42CO3,W为(NH42C2O4

故答案为:(NH42CO3;(NH42C2O4

②Y为NH4HCO3,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水合氨,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NH3•H2O+2H2O+CO32-

故答案为:NH4++HCO3-+2OH-═NH3•H2O+2H2O+CO3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0.1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作用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正确成5.04LH2和25.65g该金属的硫酸盐,若该金属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试通过计算推导该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正确答案

标准状况下生成5.04LH2物质的量为0.225mol,质量为0.45g,需要H2SO40.225mol参与反应,H2SO4质量为22.05g,

则0.15mol金属单质的质量为 25.65g+0.45g-22.05=4.05g(生成物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所以金属的摩尔质量为=27g/mol,所以金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金属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7,

又因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所以金属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为=13,故该元素为铝,核外电子排布为:

,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D与E同主族,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C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______,F位于周期表______区.

(2)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写元素符号)

(3)F和质子数为25的M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

(4)晶胞中F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若F原子的半径为rcm,则F晶体的密度为______(用含r的表达式表示),该晶胞中原子空间利用率为______.

(5)H2S和C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H2S和H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电子排布图分别为

,原子序数A小于C,则A为C元素,C为O元素,则B为N元素,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应为Mg元素,D与E同主族,则E应为Ca元素,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则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3,F的原子序数为26,应为Fe元素,则

(1)C为O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F为Fe元素,原子核外含有d电子,位于周期表d区,

故答案为:

;d;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由于N的2p电子为半充满状态性质稳定,则第一电离能大于O,则有C<O<N,故答案为:C<O<N;

(3)质子数为25的元素为Mn,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则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

故答案为: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4)Fe为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为8,空间利用率为68%,该晶胞含有Fe2+个数为8×+1=2个,晶胞的质量为

Fe原子的半径为rcm,由晶胞结构可知,晶体的体积为(r)3cm3=(r)3cm3

根据密度=,可知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g/cm3

故答案为:8;g/cm3;68%;

(5)O的电负性较大,形成的氢化物H2O2含有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则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C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2:1、1:1型化合物.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请回答:

(1)由E、F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mol跟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发生反应,消耗后者物质的量最大值为______mol.

(2)A、C、F间形成的甲、乙两种微粒,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和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等体积的Ⅰ、Ⅱ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A2C和1molBC、2molA2C和2molBC.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分别达到平衡(两容器温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Ⅰ>ⅡB.达到平衡后A2C的转化率:Ⅰ=Ⅱ

C.达到平衡后BC的物质的量:Ⅰ>ⅡD.达到平衡后A2的体积分数:Ⅰ<Ⅱ

E.达到平衡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Ⅰ=Ⅱ

F.达到平衡后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Ⅰ<Ⅱ

(4)用B元素的单质与E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极浸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故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B为碳元素,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原子序数等于碳元素,故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3,E为Al元素,F原子序数最大,处于第三周期,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故最外层电子数为8×0.75=6,故F为硫元素,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故C为氧元素,A、C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2:1、1:1型化合物,A的原子序数小于碳元素,故A为H元素,A、D是同一主族元素,D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D为Na元素,

(1)E、F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2S3,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1molAl2S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Al3++4OH-=AlO2-+2H2O消耗的氢氧化钠最多,由方程式可知,1molAl2S3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最大值为1mol×2×4=8mol,故答案为:8;

(2)H、O、S三元素间形成的甲、乙两种微粒,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则甲为HS-,乙为OH-,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2-+H2O,故答案为:HS-+OH-=S2-+H2O;

(3)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H2O和CO反应制取单质H2,发生反应为H2O+COH2+CO2,在等体积的Ⅰ、Ⅱ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H2O和1molCO,2molH2O和2molCO,二者为等效平衡,

A.Ⅰ的浓度低,压强小,反应速率较慢,故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Ⅰ>Ⅱ,故A正确;

B.Ⅱ相当于在Ⅰ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不移动,达到平衡后H2O的转化率相等,故B正确;

C.达到平衡后H2O的转化率相等,故达到平衡后CO的物质的量:Ⅰ<Ⅱ,故C错误;

D.二者为等效平衡,达到平衡后H2的体积分数相等,故D错误;

E.达到平衡后H2O的转化率相等,故达到平衡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Ⅱ=2Ⅰ,故E错误;

F.二者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组分的含量相同,达到平衡后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Ⅰ=Ⅱ,故F错误;

故答案为:AB;

(4)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用碳与Al制成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构成电池,Al为负极,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l-3e-+4OH-=AlO2-+2H2O,故答案为:Al-3e-+4OH-=AlO2-+2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X、Y、Z三种主族元素形成的3种离子X(n+1)+,Y m-,Z m+,已知m>n,X(n+1)+比Z m+多一个电子层,Z与Y同周期,则进行下列推断:

(1)X、Y、Z三种原子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X(n+1)+、Y m-、Z m+三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的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有X、Y、Z三种主族元素形成的3种离子X(n+1)+,Y m-,Z m+,X、Z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Z与Y同周期,则原子序数Y>Z.已知m>n,X(n+1)+比Z m+多一个电子层,则X位于Y、Z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X与Z相等,或Z比X多.

(1)由上述分析可知,Z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Z与Y同周期,原子序数Y>Z,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Z>Y;X位于Z的下一周期,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X>Z,故原子半径X>Z>Y,故答案为:X>Z>Y;

(2)X位于Y、Z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所以X(n+1)+与Y m-具有相同电子层,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Y m->X(n+1)+;X(n+1)+比Z m+多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X(n+1)+>Z m+,所以离子半径Y m->X(n+1)+>Z m+

故答案为:Y m->X(n+1)+>Z m+

(3)X(n+1)+比Z m+多一个电子层,则X位于Y、Z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X与Z相等,或Z比X多,所以金属性X>Z,Z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所以三种元素按X,Z,Y顺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的顺序是XZY,

故答案为:XZY.

下一知识点 :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大小规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