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氨和水都是常用的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成对电子数之比为______.

(2)NH3分子可结合一个H+形成铵根离子(N).

①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

②NH3分子与H+结合的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a.微粒的空间构型   b.N原子的杂化类型   c.H-N-H的键角

(3)将氨气通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继续通过量氨气,沉淀溶解,得到蓝色透明溶液.该过程中微粒的变化是:[Cu(H2O)6]2+→Cu(OH)2→[Cu(NH34]2+.[Cu(H2O)6]2+和[Cu(NH34]2+中共同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

(4)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则冰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______kJ•mol-1(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kJ•mol-1,水分子间范德华力的能量为11kJ•mol-1);水变成冰晶体时,密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1)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s能级有1个轨道,1s、2s电子为成对电子,2p能级有3个轨道,3个电子各占据1个轨道,是未成对电子,故未成对电子数与成对电子数之比为3:4,故答案为:3:4;

(2)①NH3分子中N原子呈3个N-H,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sp3

②NH3分子是三角锥型,NH4+是正四面体型,键角不变,NH4+中N原子呈4个N-H,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取sp3杂化,都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b;

(3)铜离子与水分子、氨气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水分子中O-H键、氨分子中N-H键都是共价键,

故答案为:共价键、配位键;

(4)每个氢键为1个水分子提供,故1mol冰中含有2mol氢键,令氢键的具有的能量为E kJ/mol,则:

2E kJ/mol+11kJ/mol=51kJ/mol,解得E=20,

由于氢键具有方向性,水结冰时分子间距增大,晶体内部有很大的间隙,故冰的密度小于水,

故答案为:20;氢键具有方向性,水结冰时分子间距增大,晶体内部有很大的间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试填空.

(1)写出上表中元素⑨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

(2)元素③与⑧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③的杂化方式为:______杂化,其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

(3)元素④、⑤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④与元素①形成的X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请写出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各写一种).

(4)在测定①与⑥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⑦与元素②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后盐的化学式______.

(6)元素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下图1和图2所示,则在图1和图2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Be,③为C,④为N,⑤为O,⑥为F,⑦为Al,⑧为Cl,⑨为Cr,⑩为Co,

(1)Cr的原子序数为24,注意外围电子的半满为稳定状态,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

(2)元素③与⑧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存在4个共价单键,没有孤对电子,则C原子为sp3杂化,构成微粒为分子,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sp3;分子晶体;

(3)④为N,⑤为O,N原子的2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大,即N>O;X分子为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应具有3个原子和16个价电子,则有CO2(或CS2、N2O、BeCl2)、CNO-等微粒,故答案为:N;O;三角锥形;CO2;CNO-

(4)因HF分子之间含有氢键,能形成缔合分子(HF)n,则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故答案为:HF分子之间有氢键,能形成缔合分子(HF)n;

(5)Al与Be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则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故答案为:Na2BeO2

(6)由图1可知,与体心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顶点,则有8个;由图2可知,与顶点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面心,1个晶胞中有3个,空间有8个晶胞无隙并置,且1个面被2个晶胞共用,则晶体中有=12个,所以在图1和图2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之比为8:12=2:3,故答案为:2: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

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

(3)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并阐述理由______.

(4)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写出基态钾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5)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______.

正确答案

(1)表中A、B两原子的第二、三电离能之间都有1个突跃,说明它们属于ⅡA族,又它们都是短周期元素,且A的第一电离能比B大,因此,A为Be元素,B为Mg元素,图1所示电子排布,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最外层两个电子应全排在s轨道上,

故答案:能量最低原理;

(2)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为BeCl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n==2,为直线形,

   

故答案:直线形;     

(3)尽管C60中C-C键的键能可能大于金刚石,但其熔化时并不破坏化学键,因此比较键能没有意义,

故答案:不正确,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  

(4)钾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1,其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1; 在晶胞中,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12÷2):(8÷8+1)=3:1,

故答案:1s22s22p63s23p64s1 3:1;

(5)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Si,根据题意,每个硅形成的这3个键中,必然有1个双键,这样每个硅原子最外层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显然,双键数应该是Si原子数的一半,而每个双键有1个π键,显然π键数目为30.

故答案:N>C>Si;3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根据下列叙述,回答以下问题: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已知12753I-,它的质子数______、中子数______、质量数______、电子数______.

正确答案

(1)因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说明A元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从内到外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8、4,所以A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4,为硅元素,所以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12753I-的质子数53,质量数127,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27-53=74,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53+1=54,故答案为:52;74;127;5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氧气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很多金属和非金属都能和氧气直接作用.

(1)第二周期某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且二者数目相同的物质的结构式为______,其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氧元素与氟元素能形成OF2分子,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氮元素的电负性______(填“>”、“=”或“<”)氧,主要原因是______.

(2)氧元素和过渡元素可形成多种价态的金属氧化物,如Cr2O3、Fe2O3、V2O5.基态铬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核电荷数比Fe大1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3)四种同主族元素的氧化物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四种氧化物的共熔物冷却时,首先析出的是______.根据表中数据,说明影响上表中晶格能大小的主要因素______.

(4)某种由氧和钾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分子有:CO,CO2,NO、NO2、SO2、SO3等、满足要求的是:O=C=O,有2个σ键和2个π键,由于CO2 是直线型分子,故C原子采取sp 杂化;由于OF2的分子构型与H2O相似,H2O的分子构型为V形,所以OF2的分子构型V形,由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氮的电负性<氧的电负性,由于氧原子半径比氮原子小,吸S电子能力较强,故氧的电负性大;    

故答案为:O=C=O;sp;V形<氧原子半径比氮原子小,吸电子能力较强,

 (2)24号元素铬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外围电子排布式:3d54s1;在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族包括Fe、Co、Ni三种元素,故核电荷数比Fe大1的元素Co在元素周期表中仍处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故答案为:3d54s1;四;Ⅷ,

 (3)从共熔物冷却时,首先析出的为熔点高的氧化物,而离子晶体中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所以先首先析出的是

MgO,Mg2+、Ca2+、Sr2+、Ba2+为同主族元素的离子,从上到下,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对应氧化物的晶格能在逐渐减少,因此同主族元素的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

 故答案为:MgO;同主族元素的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

 (4)每个晶胞中:K+=8×+6×=4;  O2-=1+12×=4; 故该晶体的化学式为:KO2 故答案为:KO2

下一知识点 :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大小规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