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关元素A、B、C、D、E、F的信息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B的最高价氧化物

②用C单质做成的槽车,可用来运输甲的浓溶液

③C和铜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C电极被还原

(3)若用石墨做电极电解元素D、E组成的化合物饱和水溶液,写出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已知:2AO2(g)

 A2O4(g);△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AO2和A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是由______开始反应的.(填“正反应”、“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

②a、b两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

③前10min内用A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AO2)=______mol•L-1•min-1

正确答案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能与其气态氢化物(乙)反应生成盐,说明生成的盐含有的元素全部为非金属元素,则应为N;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C元素;

CM层上有3个电子,应为Al元素;

D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应为Na元素;

E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则最高正价为+7,应为Cl元素.

(1)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为HNO3,气态氢化物(乙)为NH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NH3=NH4+,故答案为:H++NH3=NH4+

(2)①B为C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可用CaCO3和盐酸反应制备,反应不用加热,可用①图装置制备,故①正确;

②Al与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可用Al制备的槽车运输浓硝酸,故②正确;

③Al和铜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Al较活泼,应作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③;

(3)电解饱和NaCl溶液,生成NaOH、H2、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故答案为:2Cl-+2H2O=2OH-+H2↑+Cl2↑;

(4)已知:2NO2(g)

 N2O4(g);△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

①反应为可逆反应,所加入的物质既有反应物,也有生成物,则正逆反应同时,故答案为:正逆反应同时;

②a、b两个点中,b点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b;

③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为NO2的变化曲线,Y为 N2O4的变化曲线,

v(NO2)==0.04mol•L-1•min-1,故答案为:0.0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短周期元素 A、B、C、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 C 为金属元素. A、C 位于同一主族,B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B、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D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名称为______

(2)C2B2 的电子式为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

(3)用石墨电极电解 CD 的饱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 200mL,测得 pH 为 13,则阳极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_,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4)实验室欲检验 CD 溶液中所含的 D-,操作方法和现象为______.

正确答案

短周期元素 A、B、C、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 C 为金属元素. B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则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B为氧元素;且只有 C 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C为钠或镁或铝,B、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D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C的最外层电子数≤2,A、C 位于同一主族,故A、C 位于ⅠA族,故A为氢元素,C为钠元素,D为氯元素,即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为氯元素.

(1)D为氯元素,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高氯酸,故答案为:高氯酸;

(2)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C2B2 为Na2O2,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其中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之间为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之间为非极性键,故答案为:

;离子键、非极性键;

(3)用石墨电极电解NaCl的饱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Cl2↑+H2↑+2NaOH;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 200mL,测得 pH为13,c(OH-)=0.1mol/L,所以n(NaOH)=0.2L×0.1mol/L=0.02mol,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生成的气体为氯气,由方程式可知n(Cl2)=n(NaOH)=0.01mol,质量为0.01mol×71g/mol=0.71g;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2mol,

故答案为:2NaCl+2H2OCl2↑+H2↑+2NaOH;0.71g;0.02mol;

(4)实验室欲检验NaCl溶液中所含的 Cl-,操作方法和现象为:取少许试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Cl-

故答案为:取少许试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C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的二价阴离子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符号.

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丁______.

(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______.

(3)将过量的丙元素的单质通入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写物质名称).

(4)由甲元素和丁元素组成的盐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5)将乙元素的单质(除去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在其表面很快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渐加快,触摸容器壁得知溶液温度迅速升高,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放出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请从有关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由分析可知:甲为钠元素;乙为铝元素;丙为氯元素;丁为硫元素.

(1)甲为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乙为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丙为氯元素,元素符号为Cl;丁为硫元素,元素符号为S.

故答案为:Na;Al;Cl;S.     

(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分别为NaOH、Al(OH)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NaOH>Al(OH)3

故答案为:NaOH.

(3)氯气有强氧化性,氯气过量将Fe2+、Br-氧化为Fe3+、Br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反应中氯气为氧化剂.

故答案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氯气.

(4)甲元素和丁元素组成的盐为硫化钠,为强碱弱酸盐,硫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pH>7.

故答案为:>.

(5)氯化铜溶液中铜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加入铝能置换出铜和氢气;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加快反应速率,铝与置换出的铜、氯化铜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H2;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加快反应速率,铝与置换出的铜、氯化铜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5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D元素与A元素同主族.E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

①画出A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②C的单质和D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产物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③将9gB单质在足量的C单质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1.0mol•L-1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

④将E的单质在足量的C的单质中燃烧,所得主要气体为Y.将Y通入X中,X与Y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是短周期中的5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氢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B为碳元素;D元素与A元素同主族,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则D为钠元素;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则E为硫元素;E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则C为氧元素.

①A为氢元素,A的阴离子为H-,H-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②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过氧化钠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有无色气体放出,溶液变红,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2Na+O2Na2O2;有无色气体放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③将9g碳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0.75mol,所得气体二氧化碳通入1L1.0mol•L-1NaOH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之比为0.75:1,所以生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令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y=0.75mol,2x+y=1mol,解得x=0.25mol,y=0.5mol,溶于呈碱性c(OH-)>c(H+),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都不大,所以c(HCO3-)>c(CO32-),故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c(HCO3-)>c(CO32-)>c(OH-)>c(H+),

故答案为:c(Na+)>c(HCO3-)>c(CO32-)>c(OH-)>c(H+);

④将E的单质在足量的C的单质中燃烧,所得主要气体为Y,Y为SO2,X为Na2O2.将SO2通入Na2O2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Na2O2+2SO2═2Na2SO3+O2↑、Na2O2+SO2═Na2SO4

故答案为:2Na2O2+2SO2═2Na2SO3+O2↑、Na2O2+SO2═Na2SO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①A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②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③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④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8倍;⑤E单质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烧碱反应;⑥F与C同主族.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A2C2______,DCA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D与F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

(3)用“化学式”和“<或>”比较:A与C、A与F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______;沸点的高低______,沸点高低的原因______;

(4)写出E与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1)因A2C2是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DCA是NaOH,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Na2S是2个钠原子和1个硫原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分子间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故答案:H2O>H2S;H2O>H2S;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4)铝能够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下一知识点 :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大小规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