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哪些重大的革命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中共选择这一道路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这一革命道路的最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指出长征期间为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共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图片上看,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应该从红军英雄们身上学习哪些“长征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件: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2)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城市中敌强我弱。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3)重大问题: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军事和组织路线,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4)转移: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到北方(西北、延安)。影响: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有利于人民武装的发展壮大;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抗战的来临,革命中心陕北成为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革命集体主义精神;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港。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 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毛泽东所说要学习的“本本”是什么?要“纠正的本本主义”是什么?请举一实例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人民共和国”的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下面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记:

(3)毛泽东、邓小平是怎样实践“实事求是”的?请各举一例最有代表的史实证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反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反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工人运动,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进行东征、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十年土地革命,坚持了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推翻蒋家王朝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3)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民族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逐步探索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自从在北京开展以来,每天的参观人数都超过万人。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两幅照片分别反映了那些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以图一、图二的史实为例,概述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谈谈这些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井冈山会师,长征途中红军翻越雪山。

(2)井冈山斗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革命道路;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了敌人,最终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3)内涵:务必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背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红军长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