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江苏省城市等级最高的城市是南京市。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南京市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所以在江苏省等级最高。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读下图,比较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⑴ A.B两图反映的是         进程,其中   图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2分)

⑵ 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          ,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

住在         区。(2分)

⑶上题中,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迁移的原因为                      ,B类国家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             。(3分)

⑷A图中,郊区形成农副产品基本的主导因素是                     。(1分)

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 ②              。③            (3分)

正确答案

⑴城市化  B  (2分)

⑵城市郊区  中心商务 (2分) 

⑶城市中心区地租过高,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边缘地租最低,生活费用低(3分 )

⑷市场

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4分)

试题分析:

⑴两图反应的是城市化。A图中商业区与贫民区相临,中高收入者向郊区迁移,出现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现象,属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B图中的农民和高、中收入者涌向中心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在提高,是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⑵根据图中的箭头方向判断,A类国家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城市郊区,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中心商务。 

⑶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的地租最高,离中心越远,地租越低。图中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迁移,是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地租过高,环境质量下降。B类国家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是因为城市边缘地租最低,生活费用低。

⑷在大城市的郊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郊区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提供日常生活必须的蔬菜、水果、肉、蛋、奶的供应地,形成城郊农业,满足城市市场的需求,所以主导因素是市场。

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 ,可能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人口多,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城市问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正确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 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试题分析:(1)城市化发展过程看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形成城市群、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方面分析,注意从图示判断。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直接根据图示E城的交通条件不断发展,而促进了城市规模的发展。(3)根据图示的图例,G城市在1950年时即为特大城市,即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00万,比较①②两线的城市人口规模可判断①线符合。根据①线,在1980年之后,G城市的人口数量有色下降,反映了逆城市化的特征,其原因可从城市化发展中的一系列“城市病”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交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注意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由1990年的上变为2008年的上,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____ 。

(2)该城市工业向开发区集聚有利于_____________。

(3)与1990年相比,2008年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的表现有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推动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水稻种植业 混合农业(或城郊农业) 市场

(2)共用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集中处理污染物;利于生产协作 

(3)交通运输方式与线路增多;非农用地扩大;农业用地类型增多 

(4)工业化;城市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的城市布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老城区最初发展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城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①②③④⑤⑥⑦处进行工业布局,正确选择是:

(1)大型商场宜布局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铁厂宜布局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炼油厂宜布局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视机装配厂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污水处理厂宜布局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机械厂宜布局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两条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

2.铁路和公路交通

3.

(1)⑥市中心人口密集,交通便捷

(2)①该处靠近煤铁产地,交通便利,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污染轻

(3)④靠近石油产地,原料充足,且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污染轻

(4)⑦电视机装配厂基本上无污染,城区内劳动力数量多,布局在城区内方便职工上下班

(5)⑤位于河流下游,便于处理城市污水

(6)②地处城市边缘,靠近钢铁产地,交通便利

考查城市的区位。

从图示图例可以看出,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随着铁路和公路的修建,形成了新城区。大型商场需要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应布局在市中心;钢铁厂需要原料,同时有污染,应布局在靠近原料地,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要位于风向垂直的郊外;炼油厂会污染大气和水源,要位于河流下游和风向垂直的郊外;电视机装配厂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无污染,需要劳动力数量多,可以布局在城区;污水处理厂则需要布局在所有有水污染工厂的下游;机械厂要靠近钢铁厂。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乡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