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变化
- 共303题
下图中的A、B、C表示同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城市的发展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A图可看出,城市初期主要呈现_________分布的特点;从B图可看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从C图可看出,该地城市发展重心转向_________。
(3)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的特点是什么?这对商业网点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该地区在C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沿河;公路与铁路(交通线);沿河、沿海
(3)多样化和网络化。商业网点密度变大,规模变大,多沿交通线分布。
(4)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
读“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规模逐渐扩大,说明__________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数量增加(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交通)运输
(3)网络化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油气储量巨大,地热、湿地资源丰富,天然草原辽阔,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大庆油田热电厂始建于1989年,担负着为附近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供电、供热的任务。厂区地质条件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外来洪水威胁。
材料二
大庆市城区分布图(图甲)和大庆多年平均风向玫瑰图(图乙)
(1)大庆市的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类型是什么?试评价图中油田热电厂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大庆在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对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分析大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大庆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结合资料请你谈谈大庆经济结构如何转型,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散成组形态(分散形态),优点: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接近市场、地质条件稳定、不受外来洪水威胁。(任答4点)缺点:热电厂排放的废气会对市区产生大气污染。
(2)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部分污水、原油污染水质和水生动植物,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湿地具
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功能;湿地具有改善气候的功能,若答其他方面的功能也可)所以大庆应加强保护湿地,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
(3)①延长石油生产链,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增加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农业;④加快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武汉起源于军事要塞,后来城市功能转变为商贸为主,目前构建了“城市圈都市发展区都市核心城”三层次、产业分工合理的规划框架(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武汉城市形态从沿长江到沿长江、汉江伸展,再到武汉都市圈的变化,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外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____到____变化,二是____的发展。
(2)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汉能形成中心商务区(CBD)的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武汉都市圈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河运(水运);公路、铁路(陆运);经济(城市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规模层次差异;城市功能互补;城市地域相邻(任答1点)
(3)城市规模大;商贸和服务功能强
(4)侵占农业耕地;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污染耕地和灌溉水源;改变农业布局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任
答1点)
图1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2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 ,其成因是 。据图1、图2,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E是 ,F是 。
(2)当图1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
(3)图3是图1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1、图3,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4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2、图4,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图2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海沟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有便利的海运。交通条件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接近煤、铁产地)
(2)
(3)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
(4)原因:M岛位手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垣,利于农业发展。
(5)
(6)差异:乙岛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平均气温。
理由:乙岛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海洋上,气温受海洋热力性质影响(或增温慢、降温慢);乙岛3月气温回升缓慢,9月气温下降缓慢,故月平均气温3月低于9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