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甲某2006年大学毕业到A公司工作,双方于2006年5月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甲的工资为每月3000元,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工资为2500元,合同期限为两年。
2007年甲某被公司选中参加了某特殊职业技能培训,为此公司花费培训费5000元,甲某参加培训的差旅费5000元,双方另行签订培训合同,合同约定甲某至少应当为A公司服务五年,如果由于甲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终止或者甲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则必须支付A公司违约金10000元。
2008年5月,甲某在周末自驾游活动中发生车祸落下残疾,医疗期满后也无法再从事A公司的工作,此时正值两年劳动合同到期,A公司选择不再与甲某续约,甲某则主张双方的劳动合同依然有效,双方发生争议。甲与A公司就双方试用期及试用期工资产生了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用期三个月合理,因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B.试用期三个月不合理,因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C.试用期工资合理,因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工资应当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D.试用期工资不合理,因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工资应当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正确答案

B, 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陈某于2004年4月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4年7月,陈某出国留学的签证得到批准,遂想解除与某房地产公司的劳动合同。陈某应采取下列哪种做法( )

A.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B.可能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C.应当提前7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D.应当提前7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见《劳动法》第32条。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

1
题型:简答题
|
不定项选择

张某是一名退伍军人,2001年7月张某与某电子厂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工种为门卫,合同约定试用期为7个月。  2002年7月,张某值班时发现本厂职工李某等人从厂内往外偷运电子器材,张某予以制止,李某发现事情败露,遂掏出匕首将张某刺伤,并用铁棍等袭击张某,张某当场昏迷,李某等人逃脱。事后,张某被送进医院,经抢救脱离危险,但医院确认其丧失劳动能力。电子厂认为张某出院后已不能从事原门卫工作且本厂也无其他适合张某干的工作,遂通知张某解除合同。张某不同意解除合同,向工会寻求援助,工会向厂方提出反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意见。厂方不予理睬,并认为工会无权过问此事。张某无奈,向该厂所在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下列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B.劳动者患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到协议的
D.劳动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见《劳动法》第26条、29条。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李某与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履行了3年后双方经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有关该事件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

A.由李某提出解除合同的,解除时企业应依法给予李某经济补偿金
B.由企业提出解除合同的,解除时应给与刘某经济赔偿金
C.由李某提出解除合同时,解除时企业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D.由企业提出解除合同的,解除时应给与李某违约金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 本题是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命题,命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在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对劳动者一方应进行经济补偿的掌握情况。[解析] 合同的解除是提前终止合同的效力,不同于合同的违约,不存在违约金的支付问题,故选项D是错误的。合同的解除不是违法行为,也不存在赔偿金的问题,故选项B是错误的。考虑到合同的解除,劳动者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劳动法》规定了经济补偿金,即只要是双方经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不管是劳动者提出的,还是用人单位一方提出的,用人单位都要支付补偿金。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劳动法》第28条。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公司因不同的原因解聘了数名职员,以下对哪项职员的解聘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A.黄某因工作能力有限,经过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B.李某假期旅游时,与别人产生冲突,因与对方打架而被公安机关拘留1日
C.王某利用公司职务之便向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户收取回扣
D.贾某与公司签订了为期6个月的试用合同,在试用期间贾某被证明不符合录取条件,现贾某发现自己已怀孕2个月

正确答案

B

解析

理由:本题考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李某没有被迫究刑事责任,故单位无权以此为由解聘李某,选项B符合题意。王某的行为符合第(二)项规定,公司可以解除合同,选项C不合题意。贾某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即构成单位解除合同的理由,而不论其是否怀孕。只有在出现《劳动法》第26条、第27条规定情形时,女职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故选项D不合题意。依据《劳动法》第 26条第2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选项A不合题意。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2008年1月1日,刘某与甲日报社达成口头协议,聘用刘某为临时校对员(非全日制用工),工作时问为每天9点至12点,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可以提前离开,工资1500元/月。因刘某表现优秀,经甲日报社人事部门多次与刘某协商后,双方达成协议,将刘某转为全日制正式校对工,期限自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月工资为5500元。
因刘某并非新人职员工,人事部门未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010年8月15日,刘某未经编辑、值班主任及值班总编的同意,应记者个人要求,在值班总编巳盖章签发的上栏稿件中加入新内容;次日,甲日报社以刘某严重违反本单位有关出版管理的规定为由,经通知后辞退了刘某。
2010年9月1日,刘某向所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甲日报社:(1)支付其2010年8月1日到8月15日的工资;(2)支付经济补偿金;(3)办理档案及社会保险转移手续;(4)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刘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提出的4项请求中,可以得到支持的是( )。

A.第(1)项
B.第(2)项
C.第(3)项
D.第(4)项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因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依法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王某是个钳工,上岗时由于不能胜任工作,单位送他去培训,半年后回到单位仍不能胜任该工作,单位决定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单位应当提前( )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三个月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本题考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的情形,见《劳动法》第26条规定的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张某在甲公司连续工作满10年,甲公司准备和张某再签订一份5年的劳动合同,张某则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甲公司认为如果张某拒绝与公司签劳动合同,公司就不再续签劳动合同,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为此,双方发生争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发现张某与甲公司约定的竞业禁止期限为3年。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禁止的期限不能超过()年。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B

解析

竞业禁止的期限不能超过2年。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张某在甲公司连续工作满10年,甲公司准备和张某再签订一份5年的劳动合同,张某则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甲公司认为如果张某拒绝与公司签劳动合同,公司就不再续签劳动合同,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为此,双方发生争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发现张某与甲公司约定的竞业禁止期限为3年。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在()的情况下,甲公司应当签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张某在甲公司连续工作满10年
B.甲公司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张某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
C.张某与甲公司连续续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再次续订劳动合同
D.甲公司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张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

A, D

解析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用人单位应当签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才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连续续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必须在劳动者没有主观过错或者自身劳动能力限制等情形下续订劳动合同,才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无效劳动合同指当事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订立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它虽是当事人双方协商订立的,但经国家规定的专门机构认为无效合同后,国家则不予确认,法律不予保护。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无效劳动合同的行为是( )

A.李炳林被某印刷厂雇佣,书面合同规定管吃管住,月薪800元,无节假日
B.李龙基在公开劳动市场被某饭馆雇佣,签订劳动合同并当场作了合同公证
C.李之龙在劳动行政部门的见证下与某水泥厂签订了劳动合同
D.李元昊被某印刷厂雇佣,书面合同规定月薪800元并口头约定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下一知识点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百度题库 > 中级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 >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