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关系
- 共276题
打井施工时要将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坚硬底座A送到井底,由于A与井壁间摩擦力很大,工程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重锤B质量为m,下端连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工程人员先将B放置在A上,观察到A不动;然后在B上再逐渐叠加压块,当压块质量达到m时,观察到A开始缓慢下沉时移去压块.将B提升至弹簧下端距井口为H0处,自由释放B,A被撞击后下沉的最大距离为h1,以后每次都从距井口H0处自由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31.求下沉时A与井壁间的摩擦力大小f和弹簧的最大形变量ΔL;
32.求撞击下沉时A的加速度大小a和弹簧弹性势能Ep;(用m,g,H0,h1,k表示)
33.若第n次撞击后,底座A恰能到达井底,求井深H.
正确答案
解析
当A开始缓慢下沉时,A受力平衡,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得:
f=2mg
由于底座质量不计,所以合力为零,所以始终有:
k△L=f
解得:
考查方向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胡克定律
解题思路
A开始缓慢下沉时,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求解f,底座质量不计,所以合力为零,结合胡克定律求解.
易错点
本题关键要理解“观察到A开始缓慢下沉时移去压块”缓慢说明A的状态可以看成平衡.
正确答案
解析
撞击后AB一起减速下沉,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k△L-mg=ma
解得:a=g,
A第一次下沉,由功能关系得:
mg(H0+△L+h1)=EP+fh1
解得: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
解题思路
撞击后AB一起减速下沉,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功能关系求解.
易错点
本题关键理解撞击后AB一起减速下沉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
正确答案
解析
A第二次下沉,由功能关系
mg(H0+△L+h1+h2)=EP+fh2
又f=2mg
解得:h2=2h1
A第三次下沉,由功能关系有:
mg(H0+△L+h1+h2+h3)=EP+fh3
解得 h3=4h1
同理 A第n次下沉过程中向下滑动的距离为:
hn=2n-1h1
所以井底深度为:H=h1+h2+h3=(2n-1)h1
考查方向
功能关系
解题思路
A第二次下沉,由功能关系求出下降的距离与第一次下降距离的关系,同理求出第三次下降的距离与第一次下降距离的关系,进而求出第n次下沉过程中向下滑动的距离,根据表达式,再结合数学知识求解.
易错点
本题关键是要找出底座A第n次下降的距离与第一次下降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
葡萄胎随访时必须进行的检查是
A.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B.测HCG值
C.B型超声检查有无胎囊
D.多普勒超声检查听取胎心
E.CT检查脑转移情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葡萄胎随访时每次必须检查血、尿中的HCG值,同时注意有无转移灶症状,定期作盆腔B超、X线胸片及脑CT.
37.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A=2m、mB=m,A、B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开始时A、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原长。现给滑块C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质量mC=3m,某时刻C与A发生弹性正碰,求:
(i)碰撞后瞬间A和C的速度大小与方向;
(ii)碰撞后弹簧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m。
正确答案
滑块C与A弹性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1和v2,,
,方向水平向右 ;
解析
( i)滑块C与A弹性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1和v2,以水平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3mv=3mv1+2m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方向水平向右;
(ii)当A、B速度相等时,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A、B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2=3mv3,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考查方向
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
A与C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碰撞后的速度 ;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A、B速度相等,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A、B、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易错点
本题关键是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矢量性.
知识点
甲企业租用乙公司的一台吊车,与其破产案件受理前5个月擅自变卖。在甲企业被宣告 破产后,下列选项中,乙公司保护其正当权益的方式是( )。
A.行使取回权
B.行使撤销权
C.行使破产债权
D.要求甲公司等价赔偿
正确答案
D
解析
(1)在破产宣告前,财产已经毁损灭失的,取回权消灭,财产权利人只能以物价即直接损失额为限申报破产债权;(2)在破产宣告前,破产企业转让财产获利的,财产权利人有权要求债务人等值赔偿。
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显示的优越性和这种优越性还未充分发挥,可以看出,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的某些弊端,______公有制自身问题,______其表现的具体形式问题,而是经济体制问题。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是 也是
B.确是 不是
C.不是 而是
D.不是 也不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从后边的“而是”可以看出,前面两处判断词应是带否定的副词,只有D项符合条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