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Na2S2O3·5H2O 俗称“海波”,是常用的脱氧剂、定影剂和还原剂;它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不溶于乙醇,在20 ℃ 和70 ℃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60.0 g和212 g,Na2S2O3·5H2O于40~45 ℃熔化,48 ℃分解。下面是实验室制备及相关性质实验。

制备海波的反应原理:Na2SO3+SNa2S2O3

制备海波的流程:

(1)实验开始时用1 mL乙醇润湿硫粉的作用是    

A.有利于亚硫酸钠与硫磺的充分接触

B.防止亚硫酸钠溶解

C.控制溶液的pH

D.提高产品的纯度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3)滤液不采用直接蒸发结晶的可能原因是                                

(4)抽滤过程中需要洗涤产品晶体,下列液体最适合的是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水      D.滤液

(5)产品的纯度测定:取所得产品10.0 g,配成500 mL溶液,再从中取出25 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淀粉作指示剂,然后用0.050 mol/L的标准碘水溶液滴定,重复三次,平均消耗20 mL标准碘水,涉及的滴定反应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产品中的Na2S2O3·5H2O的纯度为    %。

正确答案

(1)A

(2)防止温度降低而使Na2S2O3晶体析出

(3)直接蒸发结晶易使Na2S2O3·5H2O熔化、分解

(4)A

(5)99.2

(1)因为硫单质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这里用少量乙醇的目的是让亚硫酸钠与硫磺充分接触,利于

反应。

(2)从题中所给信息看:在高温下Na2S2O3溶解度比较大,不会析出。

(3)Na2S2O3·5H2O熔化、分解温度很低,只有40多度,如果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很容易超过该温度而使制得的Na2S2O3·5H2O熔化、分解。所以采用了加热蒸发到一定浓度,降温结晶的方法。

(4)Na2S2O3·5H2O不溶于乙醇,所以采用无水乙醇洗涤。

(5)n(I2)="0.02" L×0.050 mol·L-1×20="0.02" mol,n(Na2S2O3)=2n(I2)="0.04" mol,m(Na2S2O3·5H2O)="0.04" mol×248 g·mol-1="9.92" g,Na2S2O3·5H2O的纯度为:×100%=99.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研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CO2、PM2.5等),将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填写字母编号)

将含有SO2的废气通过装有石灰石浆液的脱硫装置可以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硫,在废气脱硫的过程中,所用的石灰石浆液在进入脱硫装置前,需通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其脱硫效率;脱硫时控制浆液的pH值,此时浆液含有的亚硫酸氢钙可以被氧气快速氧化生成硫酸钙。

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浆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为             

亚硫酸氢钙被足量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方法,工艺流程如下:

   工业生产中,步骤③的反应条件为                

该工艺中物质D可以作为原料循环利用,它的化学式为               

写出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                                   

(4)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处理氮的氧化物。

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现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和NO2的混合气体8.96L,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1:3,则吸收过程中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正确答案

(1)ABC(2分 漏选扣1分)

Ca(HCO3)2或碳酸氢钙

Ca(HSO3)2+O2=CaSO4+H2SO4

(2)点燃   NaCl   SO2+OH= HSO3

(3)3NO2+H2O=2HNO3+NO

2NO+2CON2+2CO2

(4)4.48L(4分) 

试题分析:(1)SO2引起酸雨 、CO2能引起温室效应、PM2.5粉尘污染等故答案选择ABC。被氧化的方程式为Ca(HSO3)2+O2=CaSO4+H2SO4 工业生产盐酸的反应条件为点燃,亚硫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二氧化硫。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OH= HSO3

(3)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根据题信息,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2NO+2CON2+2CO2。(4)NO和NO2的混合气体8.96L物质的量为0.4mol,又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1:3,则NO,NO2分别为0.1mol,0.3mol。根据已知方程式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NO2还剩下0.2mol,发生了第二个反应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生成了二氧化碳0.1mol,故吸收过程中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1)某学生用实验室常见的酸、碱、盐和金属为反应物,并利用一个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替代简易气体发生器的即开即停装置,该装置中装有铜丝网隔板,利用该装置可制取哪些气体_________________(答2种即可);

若将铜丝网隔板改为铁丝网隔板,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何种气体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①写出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合理_______,(填“是或否”)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无法断定SO2和Na2O2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④为确认SO2和Na2O2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填序号)________。

正确答案

(11分)(除方程式,每空1分)

(1)H2 CO2 H2S ,     H2   2Al+2OH-+2H2O==2AlO2-+3H2↑(2分)

(2)① 2CO2+2Na2O2==2Na2CO3+O2(2分)

②是,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的硫而生成硫酸钠。

③B装置用于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  D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过量SO2­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和防止污染空气

④A、B、D

(1)固液不加热可制取的气体共三种:H2、CO2 、H2S。而制后两种气体进均需用到酸,所以改用铁丝网时就不能制取了,只能换作碱性溶液和铝来制取的氢气了。

(2)④检验是否有氧气的生成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SO42的存在一般是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7分)Na2SO3固体在空气中久置容易变质 。

(I)Na2SO3固体在空气中变质的主要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II)为探究Na2SO3样品的变质情况,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Na2SO3样品完全变质; 假设2:Na2SO3样品完全没有变质;假设3:              

补充完成以下实验过程及现象和结论,完成探究。

(III)为测定某无水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甲同学设计了下图实验。

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                                                         

(2)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打开活塞P从导管左端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3)除已称量的a g Na2SO3样品外,实验中还应测定的数据是          处(填图中字母)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差。

正确答案

(I) 2Na2SO3+ O2 ==2Na2SO4

(II)假设3:  Na2SO3部分变质 。①SO32-离子, ②5SO32-+2MnO4-+ 6H+ =5SO42- +2Mn2++3H2O;

③现象:若加盐酸产生气体,加BaCl2无白色沉淀生成  ;

(III)(1) 关闭开关P和分液漏斗活塞,往C中加水至淹没导管口,微热B,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一会儿后导管中形成倒吸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2) 将装置中的SO2全部排入U形管中吸收。   (3) D 。

试题分析:(I)在Na2SO3中S的化合价为+4价,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6价的Na2SO4.反应的方程式是2Na2SO3+ O2 ==2Na2SO4。(II)根据题目已经给定的知识可知:假设3是Na2SO3部分变质;①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能与还原性的离子发生反应而褪色;结论:样品中有SO32-离子;证明假设1不成立。②发生褪色的离子方程式为:5SO32-+2MnO4-+ 6H+ =5SO42- +2Mn2++3H2O;另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再滴加稀HCl,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加适量BaCl2溶液;③若加盐酸产生气体,加BaCl2无白色沉淀生成,就证明含有SO32-和SO42-离子.假设2成立。(III)(1)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关闭开关P和分液漏斗活塞,往C中加水至淹没导管口,微热B,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一会儿后导管中形成倒吸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2)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打开活塞P从导管左端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SO2全部排入U形管中吸收,以减小实验误差。(3)除已称量的a g Na2SO3样品外,实验中还应测定的数据是D处U形管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检查好气密性,再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待B试管中品红溶液退色后,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向上抽动离开液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能够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3)在盛有BaCl2溶液的C试管中,除了导管口有气泡外,无其他明显现象,若将其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沉淀的化学式填入表中对应的位置。

 

写出其中SO2表现还原性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由于导管E的存在,试管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试管A中,其原因是                                                        

(5)实验完毕后,装置中残留的气体有毒,不能打开导管上的胶塞。为了防止该气体排入空气中污染环境,拆除装置前,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6)将SO2气体通入含有n mol Na2S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试分析该溶液最多能吸收SO2气体        mol(不考虑溶解的SO2)。

正确答案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B试管中品红溶液退色

(3)BaSO4 BaSO3 SO2+Cl2+2H2O=4H+SO42-+2Cl(或Ba2+SO2+Cl2+2H2O=BaSO4↓+4H+2Cl)

(4)当A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从E导管进入A试管中,维持A试管中压强平衡

(5)从E导管口向A试管中缓慢地鼓入足量的空气,将残留的SO2气体赶入NaOH溶液中,使之被完全吸收

(6)2.5n

(1)A试管中发生的是Cu与浓硫酸生成SO2的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2)利用SO2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性质来证明Cu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了SO2气体。(3)氯水中的Cl2具有氧化性,能将SO2氧化为SO42-,SO42-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氨水具有碱性,吸收SO2生成SO32-,SO32-与Ba2反应生成BaSO3沉淀。(4)导管E与大气相通,能使装置内的压强恒定,防止出现倒吸现象。(5)残留的有毒气体为SO2,只要利用空气将SO2缓慢赶入NaOH溶液中,使SO2被完全吸收即可。(6)SO2与Na2S反应,首先是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SO2+H2OH2SO3,H2SO3与Na2S反应生成H2S:Na2S+H2SO3=H2S↑+Na2SO3,SO2与H2S反应生成S:2H2S+SO2=3S↓+2H2O,该过程可表示为3SO2+2Na2S=3S↓+2Na2SO3,n mol Na2S吸收1.5n mol SO2,同时生成n mol Na2SO3,Na2SO3吸收SO2生成NaHSO3:Na2SO3+SO2+H2O=2NaHSO3,该步反应又可吸收n mol SO2,故最多能吸收2.5n mol SO2

下一知识点 : 工业制取三氧化硫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