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材料二:

“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表

材料三:

“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1.据材料1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说明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______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材料3中图1可见,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及郊区人口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阶段。

6.分析上海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功能分区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口流动规模大(或流动人口数量多),流动人口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或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2.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或: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等)。

3.对流出地: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当地的经济(生活)水平;促进了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了当地的人口素质。对流入地:提供大量劳动力;缓解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或: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等)。

4.老龄化,中西部农村地区大量劳动适龄人口流入东部城市创业或打工,导致当地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5.郊区化

6.旧区改造使原来居住用地转变为商业和办公用地;中心城区商业区扩大,工业区、文教区向郊区转移;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不断扩大,日趋便捷,郊区新城公共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某年1月1日无霜区分布图(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一种大气现象)。 

材料二

下表为上图中甲区域经济结构统计表。 

材料三

贵州、四川、云南是我国最大的新娘迁出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三省合计迁出56.7万人,主要是条件艰苦的石灰岩地区的新娘迁出,形成了我国西南部壮观的“喀斯特新娘”输出区。这些新娘的主要目的地是江苏、浙江、安徽、山东诸省的农村。

(1)分析甲、乙两区域没有出现霜情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云南成为“喀斯特新娘”迁出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说明乙所在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指出甲区域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突出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周围(北部)山地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使盆地内部一月温暖,无霜降;乙区域位于滇南谷地,纬度较低,且有北部高原对冷空气的阻挡、一月气温高,无霜。

(2)与江苏、浙江等省相比,云南地处内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地表水缺乏;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经济比较落后,农村生活贫困。

(3)地理位置: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地处我国西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干湿季分明。地形因素:东部为高原地形,气温日较差大;西北(西)部地势高差大,气候(气温和降水)垂直变化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4)特点: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农业结构中种植业占优势。影响:使酸雨危害加重;加剧水土流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有关问题。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的一部分。

(1)图中人类大陆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分析图中B,C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A区域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被A,B,C三个人类大陆包围,但其只形成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欧洲;南亚

(2)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

(3)欧洲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吸引国际移民。

(4)D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低,只能在有高山冰川融水提供水源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举办。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和卡塔尔的区域位置图

材料二:俄罗斯与卡塔尔的人口增长情况:卡塔尔:2004年全国人口约为74.4万人,到2010年4月全国人口增至169.1万,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70%,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俄罗斯:2002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到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将变为5200万!

材料三: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的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卡塔尔垦殖指数约为0.7%,俄罗斯垦殖指数约为13%。依据材料回答:

(1)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__,该能源资源最适宜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

(2)卡塔尔国内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以_______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将会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口问题;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自然条件分析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石油和天然气(或石油);管道运输

(2)公路;国土面积小(多短途运输)。

(3)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人口老化,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4)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地处高纬,气温偏低,冻土广布;卡塔尔: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和图2分别为澳大利亚和印度略图。

材料二: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万人。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提高畜牧业的科研水平,对畜牧业的科研给予较高的资金投入。

材料三:

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1亿人。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公司在印度投资建立多家工厂,以满足印度汽车制造商和建筑商对钢材的大量需求。

(1)分析A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上述两国间近年来人口迁移方向,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附近人口、城市较为密集,有广阔的国内外销售市场;劳动力素质高;政府扶持鼓励;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等。

(2)印度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广阔。

(3)由印度向澳大利亚迁移,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社会福利保障差等[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高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黑龙江省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山东省高出2/3,这种差距曾经是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但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人口迁移方向的改变。

(1)1985年以来,山东农民纯收入大大超过黑龙江农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所反映的人口迁移方向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山东地处东部沿海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寻找可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更多机会,

    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在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迁出率

    较高,人口一般都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酝酿已久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于2010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近地面空气冷却后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细微水滴。 

材料二:成渝经济开发区地形图(图1)  

图1

材料三: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2),方框中为规划产业。

图2

材料四:资料记载,乐山大佛在唐代建成之初,佛体丹彩描绘,金粉贴身,形象光鲜。如今大佛全身布满沧桑,脸上的黑色条纹如一行行眼泪,胸部、腹部和腿部剥落了好几大块,露出红色”。

材料五:四川省2007年农业人口流动数据表

(1)成渝经济开发区主要是                   地形;水系形状为                状。

(2)重庆冬季雾天多,根据材料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所给材料,分析成都域市群规划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4分析该省农业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成渝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给该地区农业人口流动带来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造成乐山大佛现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对佛像损害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请给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盆地;向心

(2)冬季四川盆地北部山脉阻挡,减弱了冷空气的影响;重庆位于河谷,地形封闭,风速小;长江干支流交汇处,空气湿度大;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多,凝结核多。(任答两点即可)

(3)技术先进;位于平原地区,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旅游资源丰富;(任答四点即可)

(4)特点:省际流动为主 要流向沿海发达省份;影响:由省际流动为主转变为省内流动为主(或省内流动量增大,或跨省流动的部分农民工回流)

(5)风化、侵蚀(风化或侵蚀可得分);酸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天然气和水能资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比重;转变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达标排放,回收使用,较少酸性气体排放。(任答两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995 ~2000年中国人口净迁移图     

材料二:图2: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

材料三: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1)从图1可知,1995-2000年中国人口的迁移方向大致是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         地区向        地区和西部边疆省份迁移,影响其迁移的主要是       因素。

(2)从图2可知,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于           地区,集中分布于此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等。

(3)从材料三分析,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4)说明服装产业转移对四川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部;东部沿海;经济

(2)东部沿海;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

(3)服装产业基础好;市场庞大;政策支持

(4)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四川省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对城市化的影响:四川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据中新网2012 年3 月12 日电: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为了加快国家发展,计划把全国使用的三个时区整编成一个时区。届时印尼时间将与北京时间相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及周边区域图和雅加达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主要岛屿基本情况

(1)如果印尼统一采用新时区后,9月23日,当雅加达(107 °E)正好日出时,印尼时间为            ,这天,图中首都城市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是            

(2)雅加达降水最多的季节为        ,该地降水主要是受              (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的。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太平洋的一叶“肺”,是因为         (自然资源)分布广泛而得名。

(3)材料一图中,①处(1月)气温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4)印尼人口密度最大的岛屿是             ,政府曾鼓励人口从该岛迁向其它岛屿,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其它岛屿                              

(5)爪哇岛是印尼重要的农业生产区,该岛的农业地域类型有________、        。近年来该岛城市化发展迅速,粮食产量下降。试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时52分;新加坡

(2)夏季;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森林)

(3)此时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爪哇岛;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

(5)水稻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用地增加,使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加剧,使耕地质量下降;城市用水量大增,使周边地区缺水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答对其中任三点得满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初,《珠江三角洲文明城市群建设实施纲要》公布,为城市群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广珠西线二期通车、广佛地铁首段开通运营、广珠城轨运营,“珠三角1 小时城市圈”正日臻成熟,大都市群呼之欲出。

材料二:下图为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示意图。

(1)经过甲、乙两处的山脉分别为____________走向和____________走向。

(2)丙河流域丙冬季径流量____________(大或小),河口处常受到海水入侵的威胁。

(3)分析丙河上游(红水河)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珠三角1小时城市圈”对人口和产业分布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箭头表示当前产业转移方向,产业转移对于接收地有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北一东南;东北一西南

(2)小

(3)流经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域内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大。

(4)人口布局将更加分散,产业分布也将更趋合理。

(5)有利影响:加快接收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接收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有利于接收地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不利影响:可能会加大当地环境污染程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酝酿已久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于2010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雾,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近地面的空气冷却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细微水滴。

材料二:

成渝经济开发区地形图(图1)。

材料三:

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图2),方框中为规划产业。

材料四:

见表。

(1)根据所给材料,重庆冬季雾天多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所给材料,分析成都市群规划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四川省农业人口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成渝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给该地区农业人口流动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记载,乐山大佛建成之初,金粉贴身,形象光鲜。如今在大佛脸上出现一条条的黑色条纹,胸部、腹部剥落了好几大块,露出红色“肌肉”。造成乐山大佛现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对佛像损害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重庆位于河谷,地形封闭,风速小;长江干支流交汇处,空气湿度大;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多,凝结核多(任答两点)

(2)技术先进;位于平原地区,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旅游资源丰富。

(3)省际流动为主;主要流向沿海发达省份,由省际流动为主转变为省内流动为主(或者省内流动量增大,或跨省流动的部分农民工回流)

(4)风化、侵蚀;酸雨

下一知识点 : 城市与城市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1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