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变化
- 共3648题
分析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______ 国,理由是______
(2)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较大的是_____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_____国;具有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______国。
正确答案
(1)(4分) 乙 人口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超过百分之十
(2)(6分)甲 乙 乙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类国家新生人口比重大,是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型模式;乙类国家新生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型模式。
(36分)人口和城市化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20l0年4月,美国开展新一轮人口普查工作。2010年11月,中国开始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这引发了世人对中、美两国及世界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2000年、2050年(预测数据)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 美国人口增长及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1)根据材料一中2000年的数据分析,A、B、C三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分析,2050年与2000年相比,最突出的人口问题及可能带来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特点。(12分)
(4)据统计,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有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试说明当今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及最主要的原因并分析人才迁移的影响。(12分)
正确答案
(1)A为三年困难时期 B计划生育成效突出 C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2)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和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3)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美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
(4)流向: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或向石油输出国迁移)(2分)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分)
影响:对迁出国来说,人才外流会挤占流出国大笔教育经费,耗费社会资源,带走巨额资金及智力财富,阻滞社会发展;(4分)对迁入国而言,人才的流入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4分)
略
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指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四组人口指标中,1949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
(2)到70年代中期后自然增长率明显呈 趋势,主要原因是 。(2分)
(3)到90年代人口数仍增长很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死亡率 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4分)
(2)下降 出生率降低(2分)
(3)人口基数大(2分)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分)
试题分析:
(1)由柱状图可以判断,1949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死亡率;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2)由图可知,70年代中期后自然增长率明显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出生率降低。
(3)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不高,但人口数仍增长很快;对策: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新中国成立后人口的变化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它的位置为 ,反映了我国人口 的特点。
(2)图中数据表明东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部人口稀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是 。
(4)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正确答案
(1)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云南省腾冲县一线(1分)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1分)
(2)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1分)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多(1分);
而西部多山地、高原、荒漠和草原,干旱;(1分)工商业、交通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1
分)
(3)东北、西北、西南(3分)
(4)A(1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为黑河—腾冲一线,此线以东
人口稠密,以西则人口稀少;(2)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交通、城
市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3)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4)北回归线自东
向西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故选A项。
(16分)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深灰色部分表示人口 ,计算方法是 。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率的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完成于死亡率与出生率的接近,它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3)从图中看,③阶段死亡率最低,在③阶段后期死亡率又有较明显的上升,这是由于
(4)①是人口增长的 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
(5)②是人口增长的 阶段,③是人口增长的 阶段。
(6)上图中三个人口增长阶段分别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① ,② ,③ 。
(7)我国已基本进入 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较快,这是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死亡
(3)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4)原始低增长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5)减缓 低速
(6)“高高低”模式 过渡模式 “三低”模式
(7)增长下降 计划生育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
(1)阴影部分表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2)读图反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3)③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三低。故人口增长缓慢,出现老龄化现象严重,由于老年人口的死亡率高,使该阶段的人口死亡率高。
(4)①阶段的特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5)②阶段,人口死亡率开始下降,形成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度型人口增长模式。
(6)③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7)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下降,目前已接近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10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1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5.292%。
材料二 2011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材料三 2011年初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据材料一说明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4分)
(2)据图说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将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会产生问题。(2分)
正确答案
(1)增长 人口大量迁入(4分)
(2)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4分)
(3)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2分,答出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读材料分析可知,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总增长率较高,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导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2)读材料二中图可知,城市迁出人口较少,迁入人口较多;乡村人口迁出较多,迁入较少,说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主要是乡村到城市,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3)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养老费用不断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等。
左图是人口增长示意图,右图是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读两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能反映二战后非洲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是左图中的_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国家常常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左图中的B国家对应右图中的___________阶段,D国家对应右图中的____________阶段。
(3)在右图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阶段,此阶段城市中常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现象。
(4)右图中①、③阶段城市化共同的特点是
但形成的原因却不相同,①的原因是
③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1)B(1分) (2)② ③(2分) (3)②(1分)
(4)城市化速度缓慢(1分) 生产力水平低下,从事农业人口多,城市人口比重小(1分)
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化已基本完成,由于城市环境及地价等原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分)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城市化。
(1)二战后,非洲国家人口增长特征为: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故与B符合。
(2)B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反映为发展中国家,故目前应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即②阶段。D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人口增长率为负,反映为发达国家,故目前应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即③阶段。
(3)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即②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常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病问题。
(4)结合图示反映①③阶段城市化速度慢;①阶段应处于社会发展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故城市化速度慢,而③阶段为后工业化阶段,由于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化已基本完成,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城市化速度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1)材料所述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现代型的有几个?
(2)中国和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4个
(2)主要表现: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严重;
俄罗斯人口负增长,劳动力资源不足,老龄化严重。
(1)表中的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这4个国家为现代型;
(2)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而俄罗斯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④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该国应当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2)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的国家是 ,该国可能是 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
看),该国很可能位于 洲。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它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有 。
(3)图中的②、③、④三个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是 型、 型、 型。
正确答案
(1)③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② 发达 欧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加加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3)现代 过渡 原始
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24分)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4)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 、
和 等。
(5)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
正确答案
40、(共24分)
(1)30 A C(6分)
(2)A(2分)
(3)画图略(2分)
(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6分)
(5)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4分)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4分)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通过计算明显A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6‰。
(2)A国的人口出生率50‰;死亡率20‰,故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约30‰;较高,故主要分布于非洲;
(3)直接根据横坐标表示0—15岁以下人口;纵坐标表示65岁以上人口,画图即可;(4)A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高,故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大,故给资源、环境、就业、教育造成极大压力;
(5)图示反映城市的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利:从提高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不利:对城市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1.下列有关两国人口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②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③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④乙国代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情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甲、乙两国人口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
①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②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③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④甲国劳动力日趋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1.B
2.C
甲国2000年左右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一致,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乙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属于过渡型,甲为现代型。甲国代表发达国家,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日趋短缺。乙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剧。
图2-1-47表示“按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1981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47
(1)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有何关系?
(2)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妇女和城市妇女生育的子女数有何不同?
(3)以上说明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哪里?落实计划生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的子女数越少。
(2)农村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多,城市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少。
(3)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提高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妇女受教育程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有自然、社会、经济等。其中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生育观念,对人口增长有很大的影响。第(1)(2)题通过读图就可提取答案,但不要忽视对图例的阅读。第(3)题的回答依据是该幅图的主题。由于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而导致生育率高,因此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并且通过发展经济、提高文化素质来改变农村妇女的生育观,落实好我国的人口国策。
(12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
(1)描述图中所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2)简述歌谣所反映的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3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正确答案
(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1分)、河谷较两侧高(1分);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1分)河谷地势较低(1分)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天气多变。(3分)
(3)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1分);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1分)(答1点即可)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西部属于第一阶梯,东部属于第二阶梯。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所以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河谷处地势较低,所以河谷较两侧积温较高。
(2)歌谣中一日携四季装,反映了昼夜温差大。山上与山下的差异,表现出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体现了天气多变特征。
(3)读表格,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劳动力人口丰富。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说明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人口比重大,社会就业压力加大,这是不利的影响 。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图2-1-32),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2
(1)从人均耕地变化曲线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日趋_________,这一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缓和,按1955-1975年的速度发展,大约在2005年,我国人均耕地将趋近于_________。
(2)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已经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省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减少 无地可耕
(2)人口增长过快
(3)黑龙江 新疆 草地
本题主要通过我国人均耕地变化状况说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就我国的耕地、人口来看,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后备可垦荒地不足,而人口又迅速增加,使我国人均耕地急剧减少,为此,我国制定了关于人口和土地的两个基本国策。
图2-1-23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23
(1)图中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A国________;B国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国________;B国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________。B国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口严重老龄化 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3)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就会出现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死亡率上升,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B国0-14岁儿童占40%以上,说明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就会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针对A、B两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如A国鼓励生育或接纳移民;B国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