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变化
- 共364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1)根据材料一说出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2)原因: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大等。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口环境压力迅速上升,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不均匀。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西部优越,故人口密度较西部大。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1995年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死亡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_____。
(2)某大洲个别国家的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显示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大洲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些大洲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欧洲; 亚洲;欧洲
(2)劳动力缺乏,兵员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
(3)亚洲 非洲;政治上获得独立,民族经济得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水平提高
图示为我国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5年人口变动示意图(人口迁移差额率是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差额与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可看出,该城市A—H的老城区和卫星城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 ,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上述两项的判断依据是 。
(2)简答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3)该城市可能为
[ ]
A.上海
B.武汉
C.青岛
D.乌鲁木齐
正确答案
(1)A H 人口迁移差额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差
(2)随着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卫星
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因此部分人口向周围卫星城迁移,造成老区人口减少
(3)A
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根 据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0—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l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年均增长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1)合肥市市区人l21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我省省情,简述城市化会给我省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或“外来人口迁入”)。
(2)老龄化,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等。(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资源减少;城市用水增加,水资源紧张,水体污染严重;过分抽取地下水
造成地面沉降;城市化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生
产和生活造成的固体垃圾增加;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加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工业排放的各
种气体改变了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也发生改变,并出现“热岛效应”。(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也可得分)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
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2)在原始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________。
(3)在图中B位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________促进了城市化,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
(5)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例一:______________;例二: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
(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环境文明时代
(3)工业化;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4)工业文明
(5)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任意两点即可)
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左图是我国某省(区)部分地区简图,右图是该省(区)人口统计资料。读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说出M 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形区突出的气候特点,简述R 地区以传统生产方式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描述该省(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省(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3 人/ 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9 人/平方千米。有人据此提出“为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该地区应限制生育”,请简述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表为四川省与浙江、福建、山东工业增加值比较表,图甲为四川三次产业变化与能耗总量变动趋势图。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四川省制定了“工业强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塔里木盆地;干旱;下游断流,土地荒漠化扩大,绿洲萎缩。
(2)1975 年以前自然增长率很高,以后呈下降趋势, 但仍较高。
(3)环境承载力是人口的最大容量,若人口密度达到该数量,则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因此应控制人口的生育
(4)合理: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较低,工业增加值较低。不合理:发展工业增加能源消耗,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根据各大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北美指不合墨西哥的北美洲
(1)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_________倍。
(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地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域文化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洲;3
(2)低;①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较多;②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
(3)①早婚之风盛行,人口出生率高;②婚姻较稳定,多育多子
阅读北京和纽约两城市人口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A代表的城市是________,曲线B代表的城市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840年以后,B市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城市在其国家中的主要职能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4)20世纪70年代以来,A市人口的变化特点为______________,其周边乡村和小城市从事非农业的人
口数量________,出现了所谓的“___________”现象。
(5)20世纪50年代以来,B市人口的增长态势可能带来一些列的城市问题,为保证其城市职能的正常运
行,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纽约;北京;北京市的发展历史较长,而纽约的发展历史较短
(2)帝国主义侵略和近代战乱的影响
(3)最大的工商贸易中心和港口;政治、文化中心
(4)进一步减少;增加;逆城市化
(5)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重工业的规模,积极发展“绿色GDP”;政策调
控、完善法律、加强管理等措施
阅读某岛屿等高线图(单位:米)及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
1.概述该岛的地理位置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该岛的地形、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判断甲、乙、丙、丁四个居民点中,哪个人口规模最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该岛屿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岛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地处欧洲南部,位于中纬度、北温带(亚热带),地中海中。
2. 西部以平原为主,西南有丘陵分布,东部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3.丙;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而人口较少。
4.时间分布: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空间分布:东部降水少,西部降水多。
形成原因:①该岛屿地处地中海气候区;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岛屿东、西两侧降水都比较少。③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岛屿东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岛屿西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5.地中海型农业;小麦、大麦;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国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2011年中国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国,两国贸易日益频繁。下图为该国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甲地人口密度低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乙地所在区域降水少而形成荒漠景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该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国矿产从山区运到海港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该国修建多条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说明丙区域调水工程对调入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活。
(2)此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
(3)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矿产多分布在山区,距西部沿海港口较近;国际市场广大;矿产资源位于地震带,地形复杂,开采成本高。
(4)矿产多分布在山区,距西部沿海较近,运途较短;山区公路修建成本低、难度小;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深入山区进行货物运输。
(5)主要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西部人口密度大,水量消耗多;西部经济发达,尤其是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影响:东水西调缓解西部水资源紧张状况;为促进西部经济(工矿企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祖籍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其曾祖父吴胜昌清咸丰六年(1856年)携父母妻儿迁至台湾桃园县中坜乡(今中坜市)。关于吴氏先人当年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由战前的迁出区变成战后迁入区的是()
正确答案
分析下列行为①小王五一期间到世博园参观 ②农民自发组织志愿活动援助青海玉树重建 ③山东小张考取北京大学到北京读书 ④郊区人民假期到城里大商场购物 ⑤王先生从青岛分公司调到上海总公司工作 ⑥从城区到郊区上班
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正确答案
近几年我国派往海外的留学生学成不回国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对我国而言( )
正确答案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