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共1261题
下左图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右图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所列国家中,1990年,我国石油进口地区中比重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我国在国内应采取哪些措施?
(3)右图中,乙烯生产比重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________。与华东地区不同,华北地区乙烯生产比重大的因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南亚
(2)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华东、华北 原料
略
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正确答案
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4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2分)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此题注意题干的提醒“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从地形和气候条件来分析,图示区域为湖南的湘西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得出:前煤炭时期与煤炭时期的分界线约 年左右。
(2)前煤炭时期又称为“ 时代”。
(3)后煤炭时期又称为“ 时代”。
(4)从长远看,能源结构将以 能源为主,转向 能源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然 、 、 为主。
正确答案
(1) 1880
(2)木柴
(3)石油
(4)传统矿物能源 可再生或更新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本题考查自然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关知识。
2010年第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于9月15日20时生成,16日11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23时加强为台风,17日18时加强为强台风,18日16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9日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附近沿海登陆,20日7时在福建漳浦沿海再次登陆(如图)。据中新社漳州9月21日报道,受强台风“凡亚比”登陆的影响,福建漳州两天来持续暴雨、局部大暴雨,造成辖区内部分房屋倒塌、水产养殖设施被毁、农作物受淹、基础设施损毁,受灾人口52.3万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台风为什么多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大洋西部洋面上?(6分)
(2)结合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特点,简述由台风带来的关联性自然灾害有哪些?(6分)
(3)在台风多发季节,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或减轻台风造成的损失?(8分)
正确答案
(1)夏秋季节,太阳直射热带或副热带,海水温度高,蒸发强烈,大气温度高且水汽充足,形成不稳定大气层。在近地面形成强烈低气压,在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强烈深厚的低气压涡旋。而副热带大洋西部有暖流流经,水温更高;同时盛行信风也促使台风向西迁移。(6分)
(2)气象灾害:狂风、暴雨;(2分)水文灾害:风暴潮、洪涝;(2分)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2分)
(3)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高速高效;营造沿海防护林、开展山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抗灾能力;修筑防波堤、排水渠等,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做好台风过境的防灾、减灾准备;对台风中心路经地带的居民进行紧急疏散,尽力减少人员伤亡;积极进行灾后的救援和救助,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8分)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1)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形成主要从洋面温度、地转偏向力和强烈的大气上升运动等方面分析。(2)福建位于沿海地区,多山地、丘陵;故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形成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等。(3)台风的防御措施主要从气象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读“世界上14种重要矿产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矿产资源属________资源,其数量是________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________国家。
小题2: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城市的钢铁工业受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影响最大的是( )
小题4:磷矿的消费利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为( )
小题5: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对资源________,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的________问题。
正确答案
小题1:非可再生 有限 发达
小题1:消费增长率高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较快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合理开采,提高利用率 耗竭时间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发达国家消费量占绝大多数。消费增长率高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较快。宝山钢铁是市场型,本地区铁矿石少,受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影响大。磷矿容易带来赤潮。要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采,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延长资源的耗竭时间。
正确答案
(1)自左至右,自上至下:低 中 高,强
中 弱,小 中 大,单一 中等 多样化,低
中 高
(2)图示说明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减小,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减小。
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小,利用率低;在科学技术发达的近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大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小,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
读“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哪些?(3分)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3分)
(3)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干旱一般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3分)
(2)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风不稳定(3分)
(3)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北方多春时)春季(1分),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形成春旱(1分) 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南方多伏旱)(1分)。夏季,锋面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加之夏季太阳辐射强,高温少雨,易形成伏旱(1分)
试题分析:(1)直接读图即可。(2)季风区的干旱多发主要从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角度分析。(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干旱形成可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推移的影响分析。并结合降水量、蒸发量和用水量等因素分析其干旱的形成季节。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规律和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影响属于常规考点,掌握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 6分)
(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12分)
(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填序号12分)
正确答案
(1)北多南少(2分)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分布有煤炭资源,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6分)
(2)实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12分)
(3) 如图(12分)
C D
A B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即可总结出正确 。第(2)题,我国煤炭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可以通过输煤或输电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置。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另外我国的能源供需也很不平衡,要有计划地进行能源调配。
读图文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菜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紫苏爆炒螺蛳——奇香紫苏叶去螺蛳腥味”等。
(1)请结合材料分析“南岭美食白成一派”的地理原因。(6分)
(2)在南岭区域境内旅游一般出行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①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品种多,山区有可供人们享用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②河湖多,高山泉水多,水量大,有水生动植物;③无工业污染,纯天然食材;④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烹饪手法质朴天然自成一派。(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2)汽车;(2分)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公路建设投资省,建设难度小;(2分)公路运输的灵活性更强,符合游从速、游从悠的特征。(2分)
试题分析:
(1)联系影响南岭形成独特美食的因素分析原因。从气候分析,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生物生长,山区生长着可供人们享用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从水源分析,河湖多,高山泉水多,水量大,有水生动植物供食用;从食材质量分析,无工业污染,纯天然食材,深受人们欢迎;从烹饪技术分析,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烹饪手法质朴天然自成一派,新鲜与众不同。
(2)图示区域多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水流速度大,航行条件差,修建铁路造价高,而公路建设投资省,建设难度小,另公路运输的灵活性更强,这是其它交通方式不具有的,并且旅游资源丰富,公路符合游从速、游从悠的特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将不断地拓展。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故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非常强,山西省围绕煤炭将打造成我国能源基地和工业强省。山西省以前在区域发展中主要依靠采煤卖煤,经济效益较低,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改变发展思路,山西省建立起一批坑口电站,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的送往东部地区,解决了以前晋煤外运的困难,实现了区域经济新的发展。
材料二:该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 山西省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个地带?其在区域开发中面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
(2)山西省改变发展思路,建立一批坑口电站,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这一变化有哪些好处?(4分)
(3)近些年,东部地区一些产业竞相向山西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分别给两区域发展带来哪些正面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中部地区;(1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地面塌陷。(任意3点3分)
(2)缓解运输铁路运输压力;(1分)减少煤炭资源运输途中的浪费,节约成本;(1分)减少运输途中环境污染;(1分)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山西经济发展等。(1分)
(3)对于山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1分)给山西省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1分)
对于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促进东部经济进一步发展;(1分)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1分)
试题分析:(1)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故水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而由于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和地面塌陷等问题。(2)山西省煤炭资源外运能力不足,故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可减缓铁路运输的压力,且促进煤炭资源的外运能力,也利于减轻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延长了产业链,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相对东部地区来说,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接受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利于山西省的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对东部地区而言,主要从利于产业升级,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提速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产业转移的影响,注意调用课本的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和交通发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
材料二: 2013年5月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 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我国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 局初步形成。
材料三:2010年宁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3.25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天然气为5.27 亿吨油当量(进口油气2.54亿吨油当量)。下表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1)描述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输出地区分布特征。(8分)
(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从交通角度说明2008年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的原因。6分)
(3)评价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对我国的积极意义。(6分)
(4)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你是否赞成,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2分),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2分)。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2分),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
(2)原因是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2分);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2分)。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2分)。
(3)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任意回答3点6分)
(4)赞成。相对于煤炭,油气为较清洁的能源(2分);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2分)。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2分)。
不赞成。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油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任意3点给6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描述表达能力,解决此题要熟练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图。从“2008年我国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出输入省区分布图”中可知净输出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晋、陕、黑、豫、内蒙古、新,其次为南方的贵州省。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为煤炭的净输入地,其中输入最多是东部沿海省市区和长江中下游省区。
(2)1998前西藏无铁路网络。2008年青藏铁路建成,使西藏变为铁路网络煤炭净输入省区,由于①煤炭自身的特点:煤炭不易腐烂变质,运输对时间无特殊要求;②铁路运输的特点:大宗煤炭运输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因为其运输量大,远距离运输运费低;③铁路条件的许可:1998年以后,青藏铁路开通,为煤炭远距离运输创造了条件。
(3)此为评价类试题,一般来说评价类试题要注意从利与弊两方面来分析,而此题强调积极意义即只考虑利。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即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 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可以实现多渠道进口能源,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性,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而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障我国能源稳定供应,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既可赞成,也可以不赞成,但理由要言之成理,且合乎逻辑。赞成,因为与煤炭相比较,油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
不赞成。因为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大国;②国内油气产量不能满足其需要,并使油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③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总量毕竟有限,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④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
“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
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如
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2: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3)图中B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B能源输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消费大于生产 (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
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B地电力紧张的原因:①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②该
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
措施:① 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 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
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③ 宣传节约用电等。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第(1)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这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第(2)题,考查珠江流域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B能源输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对能源紧张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8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某能源基地示意图。
材料2:该能源基地某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该区主要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评价该区域工业结构。(2分)
(3)该能源基地有哪些发展方向?(2分)
正确答案
(1)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2)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地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略
读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4分)
(2)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益影响。(4分)
(3)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2)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3)形成原因:我国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能源问题)。
(1)分析结构不仅要注意数量的变化,还要注意比重的大小。
(2)借鉴西气东输对东部的有益影响,主要从环境角度分析。
(3)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主要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开采难度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煤炭燃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且利用率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