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

A头高足低位

B半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中凹卧位

E仰卧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术后第二天应采取头高足低位,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处于被动卧位的是

A心包积液病人

B心力衰竭病人

C昏迷病人

D支气管哮喘病人

E胸膜炎病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被动卧位是指病人自身无变换体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的病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病人王某,因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病人回病室后应采取何种体位

A中凹位6小时

B屈膝仰卧位4小时

C去枕仰卧位2小时

D去枕仰卧位6小时

E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小时

正确答案

E

解析

术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8岁。患胃溃疡5年。现出现腹部不适、恶心,继而呕吐大量鲜血。查体:呼吸急促,脉搏细速,BP70/50mmHg。护士应安置患者取

A平卧位

B侧卧位

C屈膝仰卧位

D中凹卧位

E头低足高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患者呕吐大量鲜血,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70/50mmHg,为休克前期表现,应采取中凹卧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

A促进排痰

B利于呼吸

C便于观察瞳孔

D促进引流

E预防脑水肿

正确答案

E

解析

术后第二天应采取头高足低位,利用重力作用,可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腰椎穿刺后6小时内让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的目的是

A防止脑缺血

B防止颅内压增高

C防止颅内压减低

D预防颅内感染

E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造成颅内压降低,为了防止颅内压降低,腰椎穿刺后6小时内应让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性,56岁。贲门癌引起上腹部疼痛、呕吐、厌食、黑便,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嘱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

A减少局部出血

B使静脉回流量减少

C减轻肺部瘀血

D减少呼吸困难

E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正确答案

E

解析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半坐卧位可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物的吸收;减轻切口缝合部位的张力,减轻疼痛;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故选E。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

A头高足低位

B半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中凹卧位

E仰卧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术后第二天应采取头高足低位,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下列患者不适宜采取端坐位的是

A右心衰竭

B心包积液

C休克

D支气管哮喘

E呼吸困难

正确答案

C

解析

休克患者应采取中凹位,以改善缺氧症状和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不宜采取端坐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中凹卧位的基本要求是

A抬高患者头胸部约10°,抬高下肢约10°

B抬高患者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15°

C抬高患者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30°

D抬高患者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20°

E抬高患者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35°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中凹卧位的要求是:头胸抬高10°~20°,增大肺活量,改善缺氧症状;下肢抬高20°~30°,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下一知识点 : 入院和出院病人的护理
百度题库 > 护士资格 > 专业实务 >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