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 共1132题
某生产性企业2009年1月申报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650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320000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98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已预缴企业所得税26460元。2009年4月,主管税务机关对该企业所得税进行检查,查出部分经济业务及账务处理情况如下:
(1)全年“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账户实际列支业务招待费44100元,业务招待费允许扣除比例为5%。
(2)清理无法偿还的应付款项收入5600元。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5600
贷:应付福利费 5600
(3)从联营企业分得税后利润85000元,经查,联营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 20%。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85000
贷:盈余公积 85000
(4)直接捐给敬老院10000元。账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5)12月份多转产品销售成本50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年度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的限额为( )。
A.32500元
B.34100元
C.19500元
D.20460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业务招待费允许扣除额=(6500000+320000)×5‰=34100(元)
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在税前扣除的项目表述正确的有( )。
A.可以按税法规定扣除三项期间费用及所有的税金、附加
B.可以按税法规定扣除三项期间费用及除增值税以外的税金、附加
C.可以按税法规定扣除三项期间费用及除增值税以外的未计入成本费用中的税金、附加
D.可以按税法规定扣除三项期间费用但不能扣除税金、附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对于企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已经计人管理费用扣除的,不再作销售税金及附加扣除。
高新技术企业的工资制度需要改革。应该允许企业在积累增长大于消费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大于工资总额增长的前提下,自主确定职工工资标准和企业内部分配办法。国家可以通过调节个人收入所得税管理这些企业。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工资改革中( )。
A.个人所得应不断提高
B.应确定职工工资标准和企业分配办法
C.企业对职工工资标准应有一定自主权
D.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将大于工资总额的增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A项原文没有提及,而且根据常识判断,个人所得不可能无限增多;B项缺主语,而原文中此句有明确的主语即企业;D项说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将大于工资总额的增长,在原文中,这是企业能拥有一定自主权的前提,并不是文章支持的观点,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下列费用中,不属于分部期间费用的是( )。
A.所得税费用
B.分部管理费用
C.分部财务费用
D.分部营业费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分部期间费用不包括所得税费用以及其他与整个企业相关的费用等。
按照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规定,下列企业不得享受校办企业税收优惠的有( )。
A.中小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
B.学校向外单位投资举办的联营企业
C.学校将校办企业承包给本单位个人经营的企业
D.高等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 校办企业,必须是学校出资自办的、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
关于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权限及收入划分,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 )。
A.2002年1月1日起新设立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
B.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七家银行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归中央政府
C.由中央和地方共享的企业所得税,其2002年的分成比例为中央60%,地方40%
D.由中央和地方共享的企业所得税,其2003年的分成比例为中央60%,地方40%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2001年以前前由国税和地税征收管理的企业所得税仍由原征收机关管理,从2002年1月1日起新设立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国家邮政、不实行所得税分享的铁路运输、七家银行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的所得税归中央政府;其余所得税的分成比例2002年为中央和地方各 50%,2003年为中央60%,地方40%。
按照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使用权限划分,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税种包括(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
E.证券交易印花税
正确答案
A,B,D,E
解析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某设在经济特区的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期20年,1999年开始生产经营,当年获利并开始享受五年的减免税优惠。2004年,总产值 4500万元,出口产值1980万元;2005年总产值 5500万元,出口产值4400万元;该企业2004年,企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850万元,缴纳所得税85万元;2005年,企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1200万元;上缴所得税120万元。
经检查,该企业2004年将下列支出在收入中列支:
(1)向关联企业支付管理费40万元;
(2)支付境外资本金借款利息35万元;
(3)生产车间扩建工程支出90万元。
该企业2005年将下列支出在收入中列支:
(1)向二项体育竞赛支付赞助费35万元;
(2)支付流动资金的借款利息40万元,借款本金500万元,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7%;
(3)列支5名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境外社会保险费30万元。
请正确计算该企业2004年、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补缴的所得税。(假设地方所得税免征)
正确答案
2004年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850+40+35+90=1015(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
=1015×15%=152.25(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额
=152.25-85=67.25(万元)
(2004年出口产值1980万元,占总产值4500万元的百分比为44%,企业当年适用税率15%)
2005年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1200+35+(40-500×7%)+30
=127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
=1270×10%=127(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额
=127-120=7(万元)
(2005年出口产值4400万元,占总产值5500万元的百分比为80%,企业当年适用税率10%)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2001年按规定的时间向税务机关进行了纳税申报,并缴纳了当年的营业税和所得税。该企业纳税申报有关资料如下:该企业1999年营业收入为1458000元,营业支出为 1272000元,缴纳的营业税为72900元,缴纳的所得税为37323元。2002年,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发现该企业有通过虚开发票等手段隐瞒实际收入和支出的情况。经查实,该企业2001年实际收入为1638000元,营业支出为126000元。该企业适用的营业税率为 5%,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
要求: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分析该企业在税收上属何种行为应对其如何进行处理
正确答案
(1) 该企业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
(2) 该企业偷税数额如下:
偷漏营业税额=(1638000-1458000)×5%=9000(元)
偷漏所得税额=[(1638000-126000)-(1458000-1272000)-9000]×33%
=1317000×33%
=434610(元)
该企业偷税数额合计=9000+434610=443610(元)
(3) 该企业1999年应纳税额=(72900+9000)+(37323+434610)=81900+471933=553833(元)
该企业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为=443610÷553833×100%=80%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刑法》的规定,通过虚假手段,隐瞒实际收入和支出,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即构成偷税罪,该企业偷税数额达443610元,偷税数额达应纳税额的80%,构成偷税罪。根据《刑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应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税款443610元,并对该单位处以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中外合资生产性企业自1997年10月投产后,选择次年为减免税第1年,其7年经营情况如下:
该企业()减、免税期满。
A.1999年
B.2001年
C.2000年
D.2002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外商投资企业于年度中间开业,当年获得利润而实际生产经营不足6个月的,可以选择从下一年度起计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但企业当年所获得的利润,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在这种确定获得年度的情况下,如果下一年度发生亏损,仍应为获得年度,并开始汁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不能因发生亏损而推延获得年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