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弊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分别是什么? 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2)顾炎武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 又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4分)

正确答案

(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实行节度使制,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4分)

(2)相同:两人都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1分)

差异: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实质是皇权过分专制。(2分)原因: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顾炎武所处的明清之际皇权专制日益强化,弊端日益凸显。(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成祖在发展与东西洋诸国关系的主动与热心,主观上是为了稳定政局,扩大朝贡贸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    ——傅衣凌 《明史新编》

(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

(2)结合图2,概括隋唐时期交通发展的特点。(2分)并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交通发展对城市经济繁荣产生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表现:统一车轨,修驰道;修灵渠;(3分)

(2)特点: 隋唐时期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2分)

举例: 地处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1分)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成为著名的外贸港口城市。(1分)

地处大运河中心的洛阳,成为当时的繁华都市(两都之一);(1分)

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成为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1分)

( 任选二点共2分)  

(3)郑和下西洋。(1分)稳定政局,扩大贸易,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5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自秦朝开始设立的丞相一职在明朝被废除;明朝以后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地位、权力降低。(4分)主要原因相权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2分)

(2)西汉设“中朝”,限制三公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宋代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六部;清朝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听命于皇帝。(5分)

(3)使皇权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扼杀社会创造力,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具体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它的颁布对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哪些政治制度?(4分)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分)

正确答案

(1)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3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为后世所沿用,明清后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羁绊。(4分)

(2)基本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2分)

影响: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分)

(4)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3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4分)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四回答,废丞相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正确答案

(1)皇帝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4分,答出 任意两个得满分)

(2)三省六部制。(2分)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2分)

(3)相权威胁皇权。(1分)设内阁。(2分)

(4)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说明“秦律”有哪些特点? (4分)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4分)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罗马制定法律的相同出发点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维护等级制度;涉及内容广泛;刑罚严厉等;(答出2点即可,4分)

(2)如法官判刑要注重证据;注重保护思想自由;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等。(答出2点即可,4分)

(3)用法律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或用法律调节社会关系。(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阅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图一、图二不同政治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4分)

(3)扼要归纳以上三种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

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2分)

正确答案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3分)

(2)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形态(4分)

(3)影响:

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

雅典: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积极性,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2分)

美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分)

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史书记载与秦始皇有关的是( )

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  ②规定“统一车轨,修驰道” ③“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④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正确答案

D

①②分别是秦始皇巩固在文化、经济方面的措施,③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全国,立号为皇帝,④反映其暴政的结果。因此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以集权与分权划分为中心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组织——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他废除的是什么制度?(1分)取而

代之的是什么新制度?(1分)试简述新制度推广的意义。(2分)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制,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2)据材料二,指出元初地方行政设置的新举措。(1分)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

材料三  (    )既避免了邦联条例中央权力软弱的极端,又防止了中央集权的弊端。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可保障人民自由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联系到18世纪大多数国家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状况,唯独美国确立 (    ),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董继民《美国近代史述评》

(3)请指出材料三中的两个括号内应填写的是哪一制度?(1分)它确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分)该制度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有何积极作用?(3分)

正确答案

(1)分封制;(1分)郡县制;(1分) 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分)

(2)实施行省制度。(1分)趋势: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逐步加强。(2分)

(3)联邦制;(1分)1787年宪法;(1分)既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维护国家统一,又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3分,每小点各1分)

下一知识点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