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

某校高三(1)班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关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研究内容。(14分)

正确答案

表现形式:(1)文献 (2)实物(答对两点得1分)

价值:(3)第二手(4)第一手 (答对两点得1分)

体制差异:(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各1分)

差异原因:(7)地理因素:大河与海洋;政治因素:大一统帝国与城邦国家;经济因素:工商业与农业;思想文化因素:自由平等思想与法家集权思想。(能从至少2个角度对比,每个角度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

历史影响:(8)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成为历代政治制度的蓝本(1分)

(9)创造了雅典的繁荣,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1分)

学习感悟:(10)本题评分要求:能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文明地域性与多元性等任意2个角度形成认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共4分。

参考:人类早期历史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生产力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决定作用就逐渐减弱;制度文明有多元性,与不同的国情相适应;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西方政治制度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主要是要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如史料的表现、史料的价值、体制的含义等;第二,要会分析总结,从众多史料中,加以归纳概括;第三,正确分析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第四,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仔细阅读,回答问题:(14分)

(1)据图一,秦朝疆域在规模上有何特点?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积极意义?(4分)

(2)“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指古代希腊创造了怎样的文明成果?其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希腊成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原因。(5分)

(3)罗马帝国时期法律制度渗透到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据图三,说明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演变的原因?(2分)

(4)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使得古代政治文明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综合上述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制度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正确答案

(1)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发展。

(2)民主政治(或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海洋文明,城邦林立,小国寡民,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3)原因:罗马帝国形成过程中疆域不断扩大,国内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增多,出现诸多矛盾,为巩固统治,罗马法不断的完善。

(4)原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判断题: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其中丞相兼理国家的监察事务。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2分)

正确答案

(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2分)

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4分)

(2)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4分)

(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4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4分)

(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2分)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地方的地方行政区划,(1)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本质是考虑是否世袭,郡县长官皇帝直接任免,分封制考虑的是血缘关系,然后答出郡县制的实施的意义即可。(2)材料二是西汉时期地方上实行的郡国并存制度,导致出现七国之乱。(3)元朝地方上实行的是行省制度,然后答出该制度实行的意义。(4)本问综合概况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②“上”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③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2)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权在民;真正享受民主的人是少数。

(2)皇帝制度;郡县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明清后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羁绊。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同:都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2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元代以前,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尚不足以直接控制西南边疆,滇、川、黔、桂各地,仍然通过当地林立的土司进行间接统治。元代在西南地区频繁用兵,贵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并在湖广、四川、云南建立行省,朝廷直接派官管辖。入明以来,为了实现天下一统,自然要着手经营西南,谋求云南边疆的巩固,同时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把贵州作为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使整个西南连成一体,纳入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国家版图,实现谋求疆域扩大和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材料三:1916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乃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宣布云南独立。唐、蔡、李并在各界大会上发表演说,宣布独立的意义,会后高呼口号,有“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中华民国万岁。”史称“云南起义”。

材料四: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

材料四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材料一中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是怎样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的?有何历史意义?(10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果怎样?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4)据材料一中图11和材料四,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10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在中央机构中设有宰相,但其名称与具体职掌,却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为了加强皇权,秦始皇确立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组织。《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始皇设置丞相,汉承秦制,当时丞相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1分)

(2)唐承隋制,中央最高机构为三省,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概述三省各自的名称及相互关系。(2分)

(3)(明太祖):“我朝罢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务],彼此颉颃 [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皇帝]总之,所以稳定。”(摘自《明太祖实录》)明朝对宰相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其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分)

(4)清初,为强化皇权,在中央增设了什么机构,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2分)

(5)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宰相制度不断调整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目的。(2分)

正确答案

(1)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或:是皇帝的主要助手)。(1分)

(2)名称: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关系:相互牵制和互相监督。(2分)

(3)改革: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作为皇帝助理机构。 作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3分)

(4)增设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2分)

(5)原因:协调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根本目的: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政治制度,(1)是考查的丞相的职能(2)涉及的是唐朝三省的名称和各自的职能,根据课本即可答出(3)明朝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清朝时期设立的是军机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5)综上所述,历朝的调整是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以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需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薛金星《教材全解》

材料二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

及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太祖集》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五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六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说明,宰相的职责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自秦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后,在中央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2分)

(3)图一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4分)

(4)依据材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3分)

(5)材料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2分)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

(6)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原则?(2分)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2分)

正确答案

(1)“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分)

(2)宰相权重,容易形成对君权的威胁。(2分)废丞相。(2分)

(3)唐。(1分)图一是专制(或集权)的决策方式(2分);图二是民主的决策方式。(2分)

(4)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3分)

(5)《权利法案》。(2分)君主立宪制。(2分)

(6)分权制衡。(2分)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或防止出现专制)。(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朝代及其实行的地方管理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朝代及其实行的地方管理体制,简要评价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该朝代及其实行的地方管理体制,简要评价该体制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周,分封制。

(2)秦朝,郡县制;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3)元朝,行省制。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下一知识点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